2013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國際法》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247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被譽為“國際法之父”的是
A.薩維尼 B.格老秀斯(轉 自自考365)
C.巴托魯斯 D.胡伯
2.第一次正式使用“國際強行法”概念的是
A.《維也納條約法公約》 B.《聯合國憲章》
C.《國際聯盟盟約》 D.《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
3.確定國際法律原則的補助資料中,地位最高的是
A.一般法律原則 B.司法判例
C.國際組織決議 D.公法學家學說
4.國家對于嚴重危害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全人類利益的某些特定國際犯罪行為行使的管轄權,稱為
A.屬人管轄權 B.屬地管轄權
C.普遍性管轄權 D.保護性管轄權
5.關于承認與建交,需要強調的是
A.承認不等于建交 B.建交不必有承認
C.承認后必須建交 D.承認和建交都是單方面的行為
6.一國給予另一國國民的待遇不低于現在或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國民在該國所享受的待遇,這是指
A.優惠待遇 B.最惠國待遇
C.國民待遇 D.差別待遇
7.國籍法是
A.國家間解決國籍爭端的法律 B.國內法
C.國家確定外國國民的法律 D.具有國際公約性質的法律
8.流經兩個以上國家并對所有國家的船舶開放的河流是
A.多國河流 B.共管河流
C.通洋河流 D.國際河流
9.國家利用天然地形如河流、湖泊、山脈、沙漠等為界來劃定邊界線的方法稱為
A.幾何學劃界法 B.天文學劃界法
C.自然劃界法 D.無形劃界法
10.“無害通過權”中的“無害”一詞是指
A.不違反國際法 B.不損害沿海國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C.不損害其他國家的領海航行權 D.不違反沿海國的法律規章
11.領海的寬度為從領海基線量起不超過
A.3海里 B.6海里
C.12海里 D.24海里
12.在《海牙公約》關于空中劫持罪的規定中,“飛行中”的定義為
A.航空器裝載完畢,機艙外部各門均已關閉時起,直到降落后二十四小時
B.航空器裝載完畢,機艙外部各門均已關閉時起,直到降落于機場
C.航空器裝載完畢,機艙外部各門均已關閉時起,直至打開任一機艙門以便卸載時為止
D.機組人員對航空器進行飛行前的準備時起,直到降落后二十四小時止
13.有關外層空間活動的條約和實踐表明
A.國家主權可及于外層空間 B.外層空間適用國際法上的“先占”原則
C.外層空間屬于全人類的共有物 D.外層空間屬于“無主物”
14.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的規定,派遣國在正式任命前需征得接受國同意的使館人員是
A.參贊 B.三軍武官
C.行政技術人員 D.各級外交秘書
15.關于外交特權與豁免的根據,1961年《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采取的是
A.治外法權說 B.代表性說
C.職務需要說 D.以職務需要說為主、兼顧代表性說
16.有權解釋條約的主體為
A.當事國 B.聯合國
C.國際法委員會 D.締約國的最高立法機關
17.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規定,一國只能加入
A.已生效的條約 B.未生效的條約
C.由國際組織主持制定的條約 D.開放性的多邊條約
18.具有認證約文的效力,并表示簽署國同意受條約約束的是
A.談判 B.草簽
C.簽署 D.協商
19.下列關于國際法律責任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主體只能是國家
B.實質是一種法律責任
C.產生的唯一原因是國際不法行為
D.既可能是一種法律責任,也可能是一種政治責任
20.根據國際法,可單獨歸于一國的國家行為的是
A.一國援助另一國實施國際不法行為
B.一國指揮和控制另一國實施國際不法行為
C.一國脅迫另一國實施國際不法行為
D.行使政府權力要素的人或實體的行為
21.國際不法行為的構成要件是
A.行為可歸因于國家且違背該國的國際義務
B.存在損害事實
C.存在過錯
D.行為的違法性
22.根據國際組織成員的性質,國際組織可分為
A.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
B.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
C.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國際組織
D.國家間組織和超國家組織
23.就安理會表決程序達成協議的會議是
A.1944年敦巴頓橡樹園會議 B.1945年雅爾塔會議
C.1943年莫斯科會議 D.1945年舊金山會議
24.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是
A.中、德、俄、英、美 B.中、英、美、法、德
C.中、英、美、日、德 D.中、法、俄、英、美
2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一個關于人權問題的專門性國際文件是
A.《世界人權宣言》 B.《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C.《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D.《婦女政治權利公約》
26.在人權中居于首要地位、常被稱為“第一人權”或“首要人權”的是
A.生存權 B.平等權
C.自決權 D.發展權
27.可以作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者的是
A.聯合國大會 B.聯合國安理會
C.大會授權的聯合國其他機關或專門機構 D.聯合國會員國
28.在國際法院適用的法律中,只能作為確定法律原則的補充材料的是
A.國際公約 B.當事國的國內法
C.司法判例 D.國際慣例
29.戰事停止后,應將戰俘
A.釋放和遣返 B.移交給中立國
C.移交給聯合國 D.移交給比較安全的第三國
30.國際法上第一個宣布戰爭為非法的國際文件是
A.《巴黎非戰公約》 B.《聯合國憲章》
C.《海牙第四公約》 D.《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憲章》
單項選擇題答案:
1--5:BACCA 6-10:BBDCB
11-15:CCCBD 16-20:ADCBD
21-25:AABDA 26-30:ADCA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31.依據《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國際法的主要淵源有
A.國際條約 B.司法判例
C.公法學家學說 D.國際習慣
E.一般法律原則
32.國際法上國家的構成要素有
A.定居的居民 B.確定的領土
C.一定的政權組織 D.主權
E.軍隊
33.關于庇護權,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A.包括領土庇護和域外庇護
B.是國家從其屬地優越權引申出來的權利
C.指個人有受庇護的權利
D.是國家給予個人庇護的權利
E.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事
34.現代國際法上承認的領土變更方式主要有
A.先占 B.全民公決
C.添附 D.民族自決
E.收復失地
35.軍艦在公海上發現其他船舶具有嫌疑時有行使登臨和檢查的權利。這些嫌疑包括
A.從事海盜行為
B.從事奴隸販賣
C.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
D.沒有國籍
E.雖懸掛外國旗幟或拒不展示其旗幟,而事實上卻與該軍艦屬同一國籍
多項選擇題答案:
31:ADE 32:ABCD 33:ABDE 34:BD 35:ABCDE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36、37小題各7分,第38、39小題各8分,共30分)
36.簡述國際條約在國內適用的方式。
37.簡述國家承認的法律效果。
38.簡述條約解釋的國際法規則。
39.簡述解決國際爭端的法律方法的概念及其特點。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5分)
40.論述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關系。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15分)
41.A、B兩國均為聯合國的會員國。1990年8月2日,A國出動軍隊侵占B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60號決議要求A國撤軍,但A國拒不撤軍。此后,安理會又通過了第661號決議對A國實行經濟制裁和禁運。同年11月29日,安理會通過了授權對A國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678號決議。但A國拒絕執行安理會先后通過的各項決議,并稱其為非法。于是,1991年2月24日,由美、英、法、意等28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對A國采取了軍事行動,迫使A國撤軍,結束了其對B國的侵略。
問題: (轉自自考365)
(1)聯合國安理會作出決議的表決需要遵循哪些程序?其效力如何?
(2)安理會在制止威脅和平、破壞和平和侵略行為方面具有哪些職權?
(3)安理會所采取的行動是否屬于干涉A國內政,為什么?
2013年4月全國自考《國際法:00247》試題與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