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考試結束前
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社會學概論》試題和完整答案
課程代碼:00034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屬于斯賓塞主要社會學代表著作的是
A.《實證哲學教程》 B.《社會動力學》
C.《社會靜力學》 D.《政治經濟學批判》
2.馬克斯•韋伯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
A.社會發展 B.社會行動
C.社會心態 D.社會問題
3.達倫多夫的代表著作是
A.《社會行動的結構》 B.《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
C.《沖突的社會功能》 D.《工業社會的階級和階級矛盾》
4.艾爾弗雷德•舒茨創立了
A.現象學社會學 B.后現代社會學
C.理解社會學 D.符號社會學
5.在廣州長興里萬木草堂開設“群學”的是
A.康有為 B.梁啟超
C.章太炎 D.譚嗣同
6.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調查指的是
A.實驗法 B.問卷調查
C.文獻法 D.實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資料整理的步驟是
A.審查、分類和編碼、匯總 B.匯總、分類和編碼、審查
C.審查、匯總、分類和編碼 D.分類和編碼、審查、匯總
8.人類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被稱為
A.自然資源 B.文化
C.人口 D.環境
9.某種文化元素隨同社會交往而擴散,為其他社會所采借或吸收的過程,被稱為
A.文化采借 B.文化沖突
C.文化傳播 D.文化震驚
10.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常有一種傾向,常將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看成是最好的,是優于其他民族的,這被稱作
A.文化中心主義 B.文化優越主義
C.文化排斥主義 D.文化相對主義
11.再社會化也稱
A.二級社會化 B.文化反哺
C.繼續社會化 D.重新社會化
12.在社會化的相關理論中,科爾伯格認為道德發展分為
A.兩種水平四個階段 B.三種水平六個階段
C.四種水平八個階段 D.五種水平十個階段
13.社會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經歷的過程是
A.角色領悟→角色期待→角色實踐 B.角色領悟→角色實踐→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領悟→角色實踐 D.角色實踐→角色領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類型中,金錢借貸屬于
A.指導性合作 B.制度化的傳統合作
C.契約式合作 D.自發性合作
15.社會網絡的形態以個人在社會網絡中獲得的利益來區分,可以分為
A.穩固形態和松散形態 B.互利形態和互補形態
C.封閉形態和開放形態 D.集中形態和分散形態
16.配偶雙方或配偶一方曾有過婚史,而且配偶雙方或一方將與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帶到新的家庭,這種家庭被稱為
A.丁克家庭 B.斷代家庭
C.重組家庭 D.殘缺家庭
17.以群體成員的歸屬為標準,群體可以分為
A.初級群體和次級群體 B.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C.內群體和外群體 D.成員群體和參照群體
18.在組織過程中,組織成員之間通過各種形式的交往以傳達思想、觀點、態度、感情或情報的過程是
A.組織設計 B.組織溝通
C.組織控制 D.組織決策
19.“X”理論和“Y”理論的提出者是
A.麥克雷戈 B.巴納德
C.法約爾 D.洛斯奇
20.在解釋集體行為的理論中,奧爾森提出的是
A.搭便車理論 B.價值累加理論
C.資源動員理論 D.烏合之眾理論
21.根據勞動的二重性,勞動可以分為
A.有薪勞動和無薪勞動 B.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C.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D.主要勞動和次要勞動
22.在消費的社會學理論中,凡勃倫提出的是
A.消費文化論 B.消費社會論
C.生活風格理論 D.炫耀性消費理論
23.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論中,麥吉提出的概念是
A.田園城市 B.組合城市
C.城鄉融合區 D.城市區域
24.中國城鎮化發展中的大起大落階段是
A.1949-1957年 B.1958—1977年
C.1978年至今 D.1978—2000年
25.在體質形態上具有共同生活遺傳特征的人群被稱為
A.等級 B.種族
C.階層 D.種姓
26.1949-1952年中國的基本階級格局包括
A.兩個階級 B.三個階級
C.四個階級 D.五個階級
27.農民因拆遷離開了原來的村子,遷到另一個村莊繼續務農,這種流動屬于
A.水平流動 B.結構流動
C.自由流動 D.競爭流動
28.在默頓的失范理論中,既放棄了社會鼓勵的目標,也拋棄了社會認可的手段,這是
A.退縮主義 B.形式主義
C.反叛 D.革新者
29.社會問題是一種被相當多的人認為是偏離于他們所持有的價值觀念的社會狀況,這種觀點來自于社會問題研究理論中的
A.社會解組理論 B.價值沖突理論
C.社會病理學 D.社會建構理論
30.在社會現代化理論中,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提出的是
A.世界體系理論 B.信息社會論
C.依附理論 D.后工業社會論
單項選擇題答案:
1--5:CBDAA 6-10:DABCA
11-15:DBCCB 16-20:CDBAA
21-25:CDCBB 26-30:CAAB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31.社會學的功能表現為
A.整合功能 B.研究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會管理功能
E.社會批評功能
32.暗示根據受動條件,可以分為
A.直接暗示 B.間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模仿暗示
E.反暗示
33.資源動員理論認為,社會運動所需要的資源至少包括
A.時間資源 B.參與者規模
C.金錢與物質資源 D.外界支持
E.理念資源
34.世界城鎮化進程中的主要模式有
A.北歐模式 B.南美模式
C.墨印模式 D.歐美模式
E.中國模式
35.社會變遷的原因有
A.文化的發展與傳播 B.觀念的改變
C.社會生產力的增長 D.外來入侵
E.人口狀況的改變
多項選擇題答案:
21:BCDE 22:ABCE 23:ABCDE 24:CD 25:ABCDE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統計調查
37.社會網絡
38.社會運動
39.城市群
40.偏差行為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如何實現社會學本土化目標。
42.簡述社會的特征。
43.簡述家庭與婚姻觀念的變化。
44.簡述社區的功能。
45.簡述社會問題防治的意義。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系實際論述科層制組織的優點和弊端。
47.論述社會控制的適度問題。
2014年4月全國自考《社會學概論:00034》試題: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