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3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學(xué)考試
《古代漢語》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536
一、單項(xiàng)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下列各組字,全都是象形字的一組是 ( )
A.厷 齒 矢 B.莫 雞 眉
C.星 逐 鹿 C.齊 果 向
2.許慎為“轉(zhuǎn)注”下的定義是 ( )
A.視而可議,察而見意 B.比類合誼,以見指撝
C.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
3.以下對漢字結(jié)構(gòu)的分析完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捨,從手從舍,意。 B.餓,從我從食,會意。
C.產(chǎn),從生,產(chǎn)聲,形聲。 D.吹,從口從欠,會意。
4.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字與括號中的字是通假字關(guān)系的一句是 ( )
A.或令孺子懷錢絜壺罋(翁)而往酷。 B.八月剝(撲),十月穫稻。
C.名立而功成,美章(彰)而惡不至。 D.近者說(悅)服而遠(yuǎn)者懷之。
5.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字與括號中的字是分化關(guān)系的一句是 ( )
A.為湯武敺(軀)民者,桀與紂也。
B.誰謂河廣,曾不崇(終)朝。
C.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避)死,不畏桀疆。
D.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効人之子姪(侄)昆弟之狀。
6.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部分是復(fù)合詞的一句是 ( )
A.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牧妻子。
B.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C.葉徒相似,其實(shí)味不同。
D.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dāng)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7.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古今詞義相同的一句是 ( )
A.數(shù)不入洿池,魚鱉不可滕食也。 B.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C.兩釋纍囚以成其好。 D.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嚴(yán),其速怨於民多矣。
8.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古今意義的變化屬于程度深淺差異的一句是 ( )
A.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B.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
C.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 D.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9.下列句中,加著重哈的詞用引申義的一句是 ( )
A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B.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
C.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D.天下之馬者,若減若沒,若忘若失,若此者絕盧弭瞮。
10.“弒”和“殺”兩詞意義或用法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 )
A.情感色彩:“弒”指下殺上,含有貶義:“殺”用于泛指,是中性詞。
B.語法功能不同:“弒”不可以代賓語:“殺”可以帶賓語。
C.程度深淺不同:“弒”用于莊重場合,程度深:“殺”用于一般場合。
D.側(cè)重的方面不同:“弒”側(cè)重于腰折:“殺”側(cè)重于斬首。
11.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意義解釋正確的一句子是 ( )
A.小人懷壁,不可以越鄉(xiāng)。(越:超越)
B.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與:推舉)
C.舉儉力孝弟,罰偷窳,而惰民惡之:決獄不避,貴強(qiáng)惡之。(獄:監(jiān)獄)
D.好仁者,無以尚之。(尚:時尚)
12.下列句中,數(shù)字表示分?jǐn)?shù)的一句是 ( )
A.凡詩賦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 B.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
C. 稻苗長六七寸,陳草復(fù)起。 D.什一,去開市之徵,金茲未能。
13.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與其他三個詞性不同的一句是 ( )
A.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B.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shí)。
C.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D.旬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14.下列句中,“莫 ”為副詞的一句是 ( )
A.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C.左右莫敢謙。 D.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15.下列句中,有名詞用作動詞的一句是 ( )
A.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
B.公子糾敗,召忽死之。
C.單于使使校武,會議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D.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16.下列句中,含有雙賓語的一句是 ( )
A.兔子不可負(fù)得,而身為宋國笑。 B.甚矣,汝之不惠
C.夫何之有? D.重為之而之。
17.下列句中,有動詞使動用法的一句是 ( )
A.此理之常,足怪者。 B.孔子登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C.既而公介,倒以公徒而兔之。 D.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
18.下列句中,屬于無形式標(biāo)志被動句的一句是 ( )
A.管仲既用,任政於齊。 B.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C.雖萬被戳,豈有毀哉? D.父母宗族,皆為戳沒。
19.下列古注術(shù)語中,與“讀若:功能不相同的是 ( )
A.讀如 B.讀破
C.讀近 D.讀似
20.下列有關(guān)“集解類”的說法,表述正確的一句是 ( )
A.“集解類”的代表作是晉代杜預(yù)的《春秋經(jīng)傳集解》。
B.“集解類”的最大特點(diǎn)是維護(hù)前人注釋的觀點(diǎn)。
C.“集解類”是指匯集各家注解,再加上自己注解的一種古注類型。
D. “集解類”的重點(diǎn)是對前人注釋的補(bǔ)充和訂正。
二、古代背誦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將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補(bǔ)充完整。
21.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
22.先王之清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 ),三類,四物,
五聲,六律,七音,八風(fēng),九歌,以相成也。
23.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 ),善之善者也。
24.子曰:“吾(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光而不耀。
26.之罕曰:“( )若以與我,皆喪實(shí)也,不若人有其實(shí)。
三、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詞。(5分)
27.適莽蒼者,三而反,腹猶果然。
適:
28.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隅:
29.昔者晉獻(xiàn)公欲假道於與以伐虢。
假:
30.萬端俱起,不可勝理。
勝:
3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知:
(二)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詞的詞性和作用。(5分)
32.齊孝公來伐魯,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於展禽。
焉:
33.南面北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
為:
34.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
而:
35.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之:
36.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哉: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0分)
37.根據(jù)異體字在構(gòu)造和書寫方面的差異,歸納并說明以下異體字的類型。(6分)
(1)猨—猿(2)丘—坵
(3)秋—秌(4)柏—栢
(5)塵—塵(6)岳—嶽
38.按照兩個音節(jié)的語音關(guān)系給下面的聯(lián)綿詞分類,并據(jù)以說明各類聯(lián)綿詞的語音特點(diǎn)。(8分)
窈窕 倉促 流連 從容 逍遙 蹉跎 猶豫 參差
39.說明下列句中加著重號“以”的詞性和語法作用。(6分)
(1)然而衆(zhòng)賓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2)古之民樸以厚,今之民巧以偽。
(3)許子以釜爨甑,以鐵耕乎?
五、古文翻譯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把下段文章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吳起治西河之外,
王錯讃之於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吳起至於岸,止而望西河,泣敷行而下。其僕吳起曰:“竊親公之意,
視釋天下若釋蹦,今去西河而泣,何也?”
吳起抿泣而應(yīng)之曰:“子不識。君知我而使我畢能西河,可以王。今君聽識人之議而不知我,
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魏從此削矣。” 吳起果去魏入楚。有問,西河畢入秦。秦日益大,
此吳起之所先見而泣也。
40.王錯讃之於魏武侯
41.視釋天下若釋蹂
42. 吳起抿泣而應(yīng)之
43.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
44.有問,西河畢業(yè)入秦
45.此吳起之所先見而泣也
六、古文標(biāo)點(diǎn)題(12分)
46.用現(xiàn)代標(biāo)點(diǎn)符號標(biāo)點(diǎn)下面的文言短文。
莊 子 行 於 山 中 見 大 木 枝 葉 盛 茂 伐木 者 止 其 旁 而 不 取 也 問 其 故 曰 無 所 可 用 莊 子曰 此 木 以 不 材 得 終 其 天 年 夫 子 出 於 山 舍 於 故 人 之 家 故 人 喜 豎 子 殺 雁 而 烹 之 豎子 講 曰 其 一 能 鳴 其 一 不 能 鳴 講 奚 殺主 人 曰 殺 不 能 鳴 者 明 日 弟 子 問 於 莊 子 曰 昨日 山 中 之 木 以 不 材 得 終 其 天 年 今 主 人 之 雁 以 不 材 死 先 生 將 何 處 莊 子 笑 曰 周 將處 夫 材 與 不 材 之 問
七、古文閱讀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問題。
滕定公菀,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也。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然友之鄰問於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諸侯之禮,吾未之學(xué)也。雖然,吾嘗問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遠(yuǎn)於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也,故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喪祭從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xué)問,好馳馬試劍。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量於大事,子為我問孟子。”然友復(fù)之鄉(xiāng)問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菀,聽於。飲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徳風(fēng),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fēng)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誠在我。”五月居盧,未有命戎,百官族人,可謂曰知。乃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一)解釋文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義。
47.菀:
48.故:
49.雖然:
50.反:
51.其
52.顏色:
(二)53.翻譯“君子之徳風(fēng),小人之德草也”一句,并說明這兩個句子中的句子類型及表達(dá)功能。
(三)54.翻譯“諸侯之禮,吾未之學(xué)也”和“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兩句,指出二者在句式上的共同特點(diǎn)并加以分析說明。
(四)55.父兄百官明確表示不同意定位“三年之喪”,請用自己的話說明他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