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考試結束前
全國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538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呂氏春秋》中關于原始初民歌唱的記載是(D)
A.賁如,皤如,白馬,翰如 B.士封羊,無血
C.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2.《漢書•食貨志》關于采詩說的記述是(A)
A.“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
B.“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
C.“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D.“詩者,志之所之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3.《春秋》的編纂體例是(D)
A.國別體 B.紀傳體
C.編年體 D.紀事本末體
4.《左傳》記事的特點是(A)
A.微言大義 B.辯麗恣肆
C.質樸平實 D.詳贍生動
5.《韓非子》說理文的特點是(D)
A.氣勢磅礴 B.鋪張揚厲
C.奇幻詭譎 D.冷峻峭拔
6.《楚辭•九歌》的體式是(C)
A.論體 B.賦體
C.騷體 D.七體
7.東漢王逸對《離騷》題義的解釋是(D)
A.離騷者,猶離憂也 B.離騷者,楚古樂曲名也
C.離,猶遭也;騷,憂也 D.離,別也;騷,愁也
8.《新序》一書的作者是(A)
A.劉向 B.劉歆
C.桓寬 D.桓譚
9.《吳越春秋》在寫作上的特點是(D?)
A.筆法謹嚴 B.氣盛情切
C.各篇相對獨立 D.前后連貫成篇
10.“梁孝王忘憂館時豪七賦”共同的創作傾向是(B)
A.切實誠摯,抒情言志 B.阿諛頌德,游戲文字
C.長篇巨制,偶含勸誡 D.憤世嫉俗,質樸自然
11.王褒詠物賦的代表作是(C)
A.《鵬鳥賦》 B.《楊柳賦》
C.《洞簫賦》 D.《鸚鵡賦》
12.下列漢代文人中最早從事五言詩寫作的是(C)
A.枚乘 B.蘇武
C.班固(《詠史》) D.張衡
13.《古詩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業遲滯的是(C)
A.《涉江采芙蓉》 B.《迢迢牽牛星》
C.《迥車駕言邁》 D.《明月皎夜光》
14.正始詩歌的時間斷限為(B)
A.漢獻帝建安元年(196)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3)
B.魏明帝青龍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C.晉武帝泰始元年(265)至晉武帝太康元年(280)
D.劉宋泰始二年(466)至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
15.被鐘嶸《詩品》批評為“過為峻切,訐直露才”的作家是(D)
A.阮籍 B.何晏
C.應璩 D.嵇康
16.左思的詩歌繼承了建安風骨,被譽為(D)
A.“弘麗妍贍” B.“文采高麗”
C.“縟旨星稠” D.“文典以怨”
17.“開千古平淡之宗”的詩人是(C)
A.曹植 B.郭璞
C.陶淵明 D.謝靈運
18.“竟陵八友”的主要活動時期是(B)
A.元嘉時期 B.永明時期
C.建安時期 D.正始時期
19.齊梁詩壇首屈一指的詩人是(C)
A.江淹 B.沈約
C.謝胱 D.王融
20.“北地三才”中除了邢劭、魏收外還有(C)
A.庾信 B.宇文毓
C.溫子升 D.徐陵
21.敘事長詩《木蘭詩》屬于(D)
A.吳歌 B.西曲
C.南朝樂府 D.北朝民歌
22.下列反映作品歸屬的各項中,正確的是
A.曹植《登樓賦》(王粲) B.王粲《洛神賦》(曹植)
C.左思《三都賦》 D.江淹《蕪城賦》(鮑照)
23.駢賦成熟定型的時期為(D)
A.東漢 B.建安
C.西晉 D.南朝
24.下列關于《洛陽伽藍記》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作者酈道元(楊炫之)
B.屬于歷史筆記(是集歷史、地理、佛教為一體的名著)
C.屬于地理著作
D.約成書于北魏延昌、正興間(東魏孝靜帝時期)
25.隋代聚集在煬帝身邊的南朝文士的詩風特點是(C)
A.重氣質 B.重骨力
C.重文采 D.重思理
26.陳子昂的詩論主張是(B)
A.“六對”、“八對”說 B.提倡風骨和比興
C.要求詩歌補察時政 D.“象外之象”說
27.張若虛所屬的作家群體是(C)
A.初唐四杰 B.文章四友
C.吳中四士 D.大歷十才子
28.姚合詩風的特點是(D)
A.清穩閑適 B.剛健爽朗
C.平淡自然 D.奇崛幽峭
29.陸龜蒙的《野廟碑》屬于(B)
A.山水游記 B.諷刺小品
C.變文 D.俗講
30.下列詞句屬于韋莊詞的是(B)
A.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溫庭筠-《菩薩蠻》)
B.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薩蠻》)
C.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D.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攤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李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31.神話引導了后世文學審美理想發展方向的特征有(ABCE)
A.主題 B.情感
C.情節 D.形象
E.想象
32.下列詩人中屬于建安七子的有(A、B、D、E)
A.陳琳 B.孔融
C.阮王禹 D.王粲
E.劉楨
33.宮體詩的特點有(A、C)
A.題材處理上的娛樂性質
B.對寫實技巧的追求
C.對山水景物的聲、光、色都有生動的描繪
D.質樸無華,不加雕飾,極盡語言純凈之美
E.談論老莊玄理為主,少數兼及佛理的表述
34.高適邊塞詩的風格特點有(A、B、E)
A.沉雄氣質 B.慷慨悲壯
C.文采華麗 D.清新自然
E.以骨力取勝
35.韓愈古文運動的理論主張有(A、B、C)
A.文以明道 B.唯陳言之務去
C.不平則鳴 D.用事綿密
E.聲律嚴整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6.《詩經》
---《詩經》是中國漢族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前11世紀至前6世紀)。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詩經》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37.墨翟
---即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后來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
38.上官體
---“上官體”,是唐代詩歌史上第一個以個人命名的詩歌風格稱號。指唐高宗龍朔年間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宮廷詩風。題材以奉和、應制、詠物為主,內容空泛,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
39.長吉體
---長吉體(cháng jí tǐ ),即【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提到的“李長吉體”,指唐元和年間詩人李賀的詩作所獨有的風格意境。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0.簡述《荀子》說理文的特色。
一. 論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辟,淋漓盡致。
二. 長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極少,而他為了說理所使用的比喻,卻豐富多彩,層出不窮。
41.簡述《九歌》的內容。
---《九歌》是《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42.簡述曹操詩歌的藝術成就。
----曹操詩歌宏偉的氣魄,強勁的力度,闊大的境界,在建安詩壇上無與其匹。他不僅使樂府民歌成為富于藝術個性的文人詩歌,開創了“借古樂府寫時事”的先河,而且以他大氣彌滿的筆力使逐漸僵化的四言古詩重現生機,為后世詩歌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和啟示。
43.簡述唐傳奇小說在人物描寫方面的特點。
一、從創作上來講,唐傳奇作品一反漢魏六朝小說的紀實法,大都采用虛構法;
二、從塑造藝術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方面來看,唐傳奇小說敘述宛轉委曲,描寫細膩多樣;
三、從體制上看,唐傳奇小說已經由筆記體發展為傳記體;
唐傳奇小說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長處。它從漢魏六朝的小說雛形中破殼而出,并使小說“至唐代而一變”。從此,中國古典小說從子、史脫穎而出,成為敘事文學中一種獨立的文體,開始用有別于其他文體的獨特樣式,反映社會生活,展示真、善、美,在形象塑造及敘事構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唐傳奇的出現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的成熟和定型。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4分,共28分)
44.以《史記》中人物的塑造為例,論述司馬遷出色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
參考:《史記》被稱為“百科全書”,被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有很多的成功之處,譬如說它描寫人物的藝術就很有特色,很成功。
《史記》描寫人物的藝術特色
《史記》被稱為“百科全書”,被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有很多的成功之處,譬如說它描寫人物的藝術就很有特色,很成功。
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記》寫人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傳記中表現這個人物主要的經歷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點。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點則置入別人的傳記中去描述。這個方法被稱為“互見法”。例如,《高祖本紀》主要寫劉邦起義、戰斗、開國的經歷,寫他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愛保民、穩固政權的政績等等,正面表現一代開國帝王的神采。而劉邦性格中狡詐、陰刻、殘忍、無賴的一面,則在其他人物的傳記中表現。
司馬遷也善于在同一篇傳記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時寫出其性格的復雜性。例如《李將軍列傳》,記敘李廣一生戰功蓋世卻備受壓抑的經歷,主要表現李廣一代名將的風采及其遭遇的坎坷。司馬遷在李廣“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中,選取四個戰役構成全文的骨架。從不同側面描述李廣的性格和遭際:上郡之戰,突出李廣的“善射”本領和臨危不懼、從容鎮定的大將風度;雁門之戰,顯示李廣的機智和應變才能;右北平之戰,凸顯李廣的膽識和神威;從衛青襲擊單于之戰,則重點敘述李廣遭遇的坎坷。四場戰役寫出李廣與程不識不同的帶兵方法,寫出他冶軍寬緩而得力的特點;殺霸陵尉,表現了李廣負能使氣的性格;“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則表現了李廣的疏財愛士;與才能不及中人卻封侯拜相的李蔡的對比,揭示了統冶者的獎勵不公和李廣對自身偃蹇命運的憤郁不平。這些描述,又在李廣的主要性格之外,增添了豐厚的血肉。主要事件和典型細節相互配合,詳寫和略寫相互結合,既鮮明又完整地表現了李廣思想性格、生平際遇的特點和全貌。
第二,人物之間的對比襯托。
司馬遷善于使用對比襯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間的對比,也有正反對比。
《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年輕氣盛、好勇斗狠的項羽,與世故老成、狡詐機智的劉邦形成鮮明對比。兩個人先后都入駐秦都咸陽,劉邦聽從張良、樊噲的諫議,不入秦宮室,封存其資財府庫,與地方父老約法三章,約束兵士。秋毫無犯。項羽則屠殺燒掠,得其財寶、美女而東歸。這樣,劉邦的深謀遠慮,項羽的識見短淺,便如畫而出。
除重要人物之間的對比外,《史記》還往往描寫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對主要人物的比襯。如《項羽本紀》中老謀深算而堅忍的范增之與簡單直率又魯莽的項羽,《高祖本紀》中經常從容不迫的張良之與時時窘迫棲皇的劉邦,都形成了鮮明有力的對比襯托,從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第三,在特定的環境和場面中凸顯人物特點。
描寫緊張激烈的環境和場面,把人物置入尖銳的矛盾沖突之中去塑造,是司馬遷寫人藝術的又一特點。
《項羽本紀》的“鴻門宴”,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字。在這場力與智的沖突中,項羽的優柔寡斷,范增的陰鷙遠見,劉邦的智詐狡猾,張良的善于謀劃,樊噲的勇猛機智,以及項伯的溫和憨愚,都在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得到鮮明表現。
第四,出色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
司馬遷寫人物,除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還以富于表現力的細節,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項羽本紀》寫霸王悲歌別姬,《高祖本紀》寫劉邦被項羽射中后謊稱“鹵中吾指”。《陳涉世家》寫陳涉輟耕慨嘆,《陳丞相世家》寫陳平為鄉人均分社肉,《李斯列傳》寫李斯見廁鼠、倉鼠而嘆息,《淮陰侯列傳》寫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等等,都十分傳神地揭示人物精神風貌的某些特征。《史記》也有以簡單的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處。它或是通過人物獨白,或是以他人的語言,或是由作者直接點拔,披露人物的內心世界。
第五,以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
《史記》許多篇章中的人物語言描寫,都能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神情風貌。“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膽,可以想見項羽的強悍鹵直;“大丈夫當如此也”,委婉曲折,寫出了劉邦的貪婪狡詐。《史記》的人物對話,也有不少能夠傳達人物性格者,如《酈生陸賈列傳》通過酈生與陸賈的對話,把尉佗的傲氣與豪氣,陸賈的不卑不亢和使臣氣節都表現出來了。
此乃吾之愚見,僅可稱謂一家之言,可《史記》藝術的特色美,卻是客觀的,不愧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果然魅力無窮,怎能叫人不蕩氣回腸呢!
45.試以具體作品為例論述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特點。
參考:以《登高》為例分析杜甫詩歌 沉郁頓挫的特點
此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時所寫。當時詩人病臥夔州,夔州在長江之濱。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三峽》)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徘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對結,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像“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此詩整首詩都是絕句,因而稱為“七律之冠”。
2013年4月全國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