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自考優勢:
1、湖南大學名校文憑,國家承認,學信網可查,含金量更高;
2、學習過程,全程跟蹤服務。所有課件全部實現視頻教學,輕松搞定考試;
3、學習時間自由安排,不耽誤工作時間,省時,省心,更省力;
4、湖南省畢業人數多,輕松參考,快速拿證!
本科學歷劃分為6個檔次,第6檔受爭議較多,看看你在哪一檔
隨著大學的擴招,本科學歷的含金量在許多管理者眼中似乎已經 "貶值",掐尖招聘已不再是一件新鮮事。大學生找工作難似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他們真的是無處不在嗎?答案是一個響亮的 "不"。數據顯示,有1078萬人參加高考,陜西和黑龍江的本科錄取率只有22%,其中天津是很多城市的一個特殊點,作為直轄市,共有5萬人參加高考,本科錄取率73%,從綜合各省數據來看全國本科錄取率約為40%。
似乎只有少數人被錄取為本科生,但即使同樣的本科生屬于高中申請者中的 "少數派",他們與畢業生之間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中的 "污名化鏈條"。
本科學歷是否有分類?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本科學歷目前分為六個主要等級。例如清華、北大、復旦、南開等耳熟能詳的985高校,由于其強大的學科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在各大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經常出現在學生生活的屏幕上。
入讀這些名牌大學的學生往往是學神級別的人物,畢業后因為背景深厚,被各大公司和院校看中,就業不愁。
接下來是985和211大學。 這些院校是中國較有影響力的大學,被這些大學錄取的學生一般都有630分以上的成績。
憑借出色的自律、學習和理解能力,畢業生能夠找到高質量的工作,發揮自己的優勢,獲得 "黃金 "文憑。
排在第三位的是雙一流大學:每五年一次的雙一流評選,學生的評價總是很高,能 "進 "到雙一流的大學,要么是綜合實力強的大學,要么是學科評價高、發展速度快的大學,而且位于行業的金字塔中。從這類院校畢業的學生,如果專業有利,就不會有很高的就業壓力。
第四是普通公立大學。 公立大學目前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教師的能力和制度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但從這些院校畢業的學生并沒有 "有利的標簽",如果該領域不受歡迎,找工作的壓力仍然不小。
民辦院校與獨立院校:這種類型的院校是對公眾的補充,但其主要特點是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學費較高,因為它屬于創辦它的個人或團體,教育和教師的質量,更普遍的是,求職的學生經常碰壁。
自考本或專升本:自考本科屬于一種工作資格,不屬于普通高考。 而大學學歷則是一種普通的入學考試,但起點資格還不高。
這兩個群體是最后一個不受雇主歡迎的畢業生,因為在管理層眼中,他們在學術上和能力上都不如其他本科生。
在這六個層次中,最后一檔學生總是最具有爭議性的
同樣是本科生,為什么他們會處于底層?一直以來,支持和反對自學成才的論點都有。支持者認為,自考本科是國家教育中的非全日制本科學歷,在學術和命名上都應與普通本科學歷同等對待。
你自考本科并通過了相關的考試,這意味著你有出色的理解力和學習能力,不應該被公司 "拋棄"。
不支持自學考試的人認為,自學考試是正規課程,只要在8年內通過考試,取得學分,符合國家和學校的要求,就可以畢業獲得學歷。
公司和院校在招聘時,會有意識地避開這類候選人,因為審核不嚴格,無論從含金量還是專業性來說,都比普通學歷低一個檔次。
"不付出就沒有回報",院校分流是不可避免的
據說大學招生是分流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只能進入職業學校,而前途廣闊、成績優越的學生則要跨過名校的門檻,因為以前學生都是在同一屋檐下上課的。
正如家長們喜歡說的那樣,"一分錢一分貨":能考上研究環境優良、教育經費充足、教育政策優惠的985、211大學的學生,不就是在高中階段努力學習、獲得實力的孩子嗎?
同時國家也需要不同層次的人才來推動社會的現代化,所以把中考和高考作為分流考試是有意義的,讓成績正常的學生不用見紅,畢竟每個人的未來,最后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三學生要記得調整心態,避免泄氣
學習是一個漫長而乏味的過程,再加上青春期的到來,許多學生把精力集中在課外活動上。
但是目前就業形勢嚴峻,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三至六年的學習,所以學生必須自己努力,及時調整思路專心學習,不要在考試前泄氣,畢竟一檔和二檔三檔的差距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