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工商企業管理》畢業論文范文:企業兼并
發布時間:2015年04月08日 來源:湖南大學自考辦
標題:試論企業兼并過程中的文化整合
【內容摘要】
企業兼并是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企業擴張的有效途徑。在企業兼并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環節:兼并的戰略導向、兼并的過程管理以及兼并后的企業文化整合。兼并企業的文化整合最難最復雜,又經常為人們所忽視。
本文首先提出企業文化是一個生態系統,具有應變性和系統性;同時強調文化整合對企業的兼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其次,結合各種兼并模式的案例,指出: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與本企業相匹配的文化整合策略。接著分析了兼并企業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步驟,最后指出企業兼并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 企業兼并 企業文化 文化整合 資產重組 文化設計
統計資料表明,在全球范圍內企業兼并的成功率只有43%,而在那些失敗的案例中有80%以上直接或間接起因于新企業文化整合的失敗。(羅伯特•羅森,2002)
企業兼并的倡導者往往將精力過多地放在如何進行資本運營上,如何達成協議上,而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力量。企業兼并協議的達成僅僅具備了物質基礎,它只是兼并目標實施的開始,只有達到了文化上的逐步融合一致,企業兼并才能算是成功。
一、文化整合是企業兼并的成功之道
1、企業文化的生態系統觀
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的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企業全體員工逐漸形成的共同信念、公共人生,它包括價值觀念、思想信仰、經營哲學、生產目標、歷史傳統、禮儀習俗、道德準則、行為規范、人際關系、管理制度、員工心態,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企業風范和企業精神等。
由于企業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不同、企業經營理念不同以及經營方式不同,使得不同的企業形成了不同的企業文化。如日本的機械化生產和瑞士的精工細作必然產生不同的企業文化。人們對企業文化的共識是:“它是唯一不可以復制的東西”,是企業及其員工的價值觀、共同的信念、行為規范、傳統習慣和凝聚力的總和。企業文化主要從企業最高目標(宗旨)、作風、行為和規章制度上得以體現。它既是高層次的管理框架又是企業管理深層次的內涵。
企業文化能夠從深層次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動力和活力。它作為內部員工心態定勢的主導意識,是企業宗旨、價值觀念、經營哲學的集中體現。企業宗旨能有效地激發全體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業整體的力量集中到實現企業的目標上來;企業的價值觀則是企業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以及所奉行的目標;經營哲學則是企業處理人與人、人與物關系上形成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體現在企業制度里,它的形成與文化傳統和特定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企業規模及社會經濟制度相適應。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主題,它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和發展。
企業文化是一個生態系統,其基本特征是系統性和應變性。帕斯卡爾和阿索斯提出企業文化是由以“最高價值觀”為核心的七個因素組成,如圖1 所示。企業文化具有應變性,表現為,當現有企業組織環境(企業戰略、企業規模、組織結構、人員、技術、產品等)和企業外環境(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科技因素、產業特征等)向未來的企業組織環境和企業外環境過渡時,現有的企業文化就要向未來的企業文化變遷。尤其當企業戰略發生重大轉變或企業大舉兼并后,企業文化更要相應地發生調整變化,以便與之相適應。
《試論企業兼并過程中的文化整合》論文完整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