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考試結束前
全國2013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文學概論(一)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529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詩句中運用了
A.神話原型理論 B.移情理論
C.距離理論 D.形式主義理論
2.以下關于文學作品和文學文本的概念,正確的是
A.文學作品是讀者已經閱讀并賦予其特定意義的語言系統
B.文學文本是讀者已經閱讀并賦予其特定意義的語言系統
C.文學作品是作者創作出來有待于讀者閱讀的語言系統
D.二者的含義完全一樣
3.英加登認為只有部分文學具有“形而上特質”,這種文學屬于
A.“神圣的文學” B.“幽默的文學”
C.“崇高的文學” D.“偉大的文學”
4.西方典型理論傳入我國的時間是
A.1949年建國以后 B.民國以后
C.“五四”以后 D.鴉片戰爭以后
5.意境的形象特征是
A.虛實相生 B.生命律動
C.情景交融 D.韻味無窮
6.通過綽號直接顯示人物性格的代表性作品是
A.《紅樓夢》 B.《水滸傳》
C.《三國演義》 D.《西游記》
7.在廣義的文化概念中,最不容易發生變化的是
A.物質文化 B.藝術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8.以下的藝術形象屬于創造性想象的是
A.孫悟空 B.宋江
C.唐僧 D.曹操
9.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創作動機就是創作沖動 B.創作動機始終指向創作過程本身
C.創作沖動是一種極其理性的情感 D.創作動機影響著作品的風格
10.第一個有系統綱領和自覺文學觀念的文學思潮是
A.表現主義 B.象征主義
C.古典主義 D.現實主義
11.簡練而精辟地提出“風格即人”的是
A.馬克思 B.黑格爾
C.歌德 D.布封
1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小說起源于祭祀 B.戲劇起源于神話
C.《西游記》的成熟過程經歷了五個階段 D.文學與政治無關
13.神話原型批評的集大成者是
A.弗雷澤 B.弗萊
C.榮格 D.弗洛伊德
14.提出“我手寫我口’’的是
A.徐志摩 B.梁啟超
C.黃遵憲 D.郭沫若
15.托爾斯泰認為抒發情感就是
A.傳達情感 B.表現情感
C.投射情感 D.再現情感
16.意象作為一個概念,最早出現于
A.《論語》 B.《周易》
C.《莊子》 D.《論衡》
17.作品具有節奏美的代表性小說家是
A.老舍 B.魯迅
C.汪曾祺 D.林語堂
18.中國古代的“教化說”與西方的“寓教于樂”說屬于文學觀念的
A.表現說 B.客觀說
C.實用說 D.獨立說
19.被稱為“象征主義憲章”的詩歌《交感》的作者是
A.馬拉美 B.波德萊爾
C.瓦萊里 D.蘭波
20.標志現代主義終結和后現代主義開始的是
A.《芬內根的守靈》 B.《變形記》
C.《等待戈多》 D.《追憶似水年華》
單項選擇題答案:
1--5:BADCC 6-10:BDADC
11-15:DCBCA 16-20:DCCB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1.鄭板橋提出的藝術創作過程包括
A.“眼中之竹” B.“紙上之竹”
C.“胸中之竹” D.“手中之竹”
E.“心中之竹”
22.文學傳播經歷了以下哪些階段?
A.廣播傳播 B.口頭傳播
C.書寫印刷 D.手機傳播
E.電子傳播
23.典型的美學特征包括
A.特征性 B.情感性
C.哲理性 D.豐厚歷史意蘊
E.藝術魅力
24.敘述內容包括
A.場景 B.故事
C.人物 D.行動
E.感情
25.文學文本的層次有
A.文學語言 B.文學形象
C.文學意蘊 D.文學內涵
E.文學動作
多項選擇題答案:
21:ACD 22:BCE 23:ADE 24:BCD 25:ABC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時距
27.文學流派
28.陌生化
29.文學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簡述文學批評的方式。
31.簡單敘述文學的文化意義。
32.文學意境的藝術特征有哪些?
33.中國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4、35題各12分,第36題14分,共38分)
34.結合自己的接受過程,試述文學接受的審美效果。
35.結合具體的敘述作品,試述文學人物的類型劃分。
36.試述馬克思提出“文學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具體表現和涵義。
2013年01月全國自考《文學概論(一):00529》試題和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