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現代文學史》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53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陳獨秀“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的主張出自( B )
A.《我之文學改良觀》 B.《本志罪案之答辯書》
C.《文學改良芻議》 D.《文學革命論》
2.《甲寅》周刊的創辦者是( C )
A.林紓 B.梅光迪
C.章士釗(甲寅派) D.吳宓
3.1931~1933年,左聯和“自由人”、“第三種人”展開思想論爭,其中“第三種人”指的是
( A )
A.蘇汶 B.胡秋原(“自由人”)
C.梁實秋 D.林語堂
4.《彷徨》收入魯迅寫于1924~1925年間的小說( B )
A.14篇 B.11篇
C.8篇 D.12篇
5.魯迅揭露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的循環的作品是( A )
A.《燈下漫筆》 B.《論睜了眼睛看》
C.《忽然想到》 D.《春末閑談》
6.《朝花夕拾》曾經陸續發表于《莽原》,總題是( C )
A.《朝花夕拾》 B.《畫夢錄》
C.《舊事重提》 D.《切夢刀》
7.《女神》出版于( D )
A.1919年 B.1922年
C.1923年 D.1921年
8.新文學史上第一個專門性的散文(雜文)刊物是( D )
A.《美文》 B.《現代評論》
C.《論語》 D.《語絲》
9.被阿英稱為“現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冊的書”的是( B )
A.《野草》 B.《空山靈雨》
C.《雨天的書》 D.《背影》
10.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是( )A
A.《沉淪》郁達夫P168 B.《吶喊》
C.《超人》 D.《海濱故人》
11.三姑娘這個動人的少女形象出自廢名的小說( A )
A.《竹林的故事》 B.《菱蕩》
C.《桃園》 D.《橋》
12.朱自清認為“建立了中國十四行的基礎”的詩人是( A )
A.馮至 B.李金發
C.馮雪峰 D.殷夫
13.茅盾作品《虹》的主人公是( B )
A.靜女士 B.梅女士
C.章秋柳 D.趙惠明
14.老舍早期三部長篇小說中的翹楚是( C )
A.《老張的哲學》 B.《趙子曰》
C.《二馬》 D.《離婚》
15.《四世同堂》分三部,第一部是( A )
A.《惶惑》 B.《饑荒》
C.《偷生》 D.《黃色風暴》
16.“野貓子”這一形象出自艾蕪小說( C )
A.《荒地》 B.《山野》
C.《山峽中》 D.《豐饒的原野》
17.巴金第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中篇小說是( D )
A.《家》 B.《新生》
C.《霧》 D.《滅亡》
18.《寒夜》體現了巴金的美學理想,即( D )
A.無政府主義 B.人道主義
C.塑造小人物 D.無技巧的藝術
19.沈從文諷刺知識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A.《柏子》 B.《月下小景》
C.《長河》 D.《八駿圖》
20.曹禺的《原野》是一部多幕劇,全劇共有( A )
A.三幕 B.四幕
C.五幕 D.六幕
21.1936年卞之琳與李廣田、何其芳合出的詩集是( B )
A.《三秋草》 B.《漢園集》
C.《泥淖集》 D.《數行集》
22.散文名篇《囚綠記》的作者是( C )
A.豐子愷 B.麗尼
C.陸蠡 D.臧克家
23.出自丁玲小說的人物形象是( A )
A.莎菲、夢珂、麗嘉 B.露沙、夢珂、瑞貞
C.莎菲、夢珂、瑞貞 D.莎菲、尚潔、麗嘉
24.張天翼發表在魯迅主編的《奔流》上的第一篇新小說是( A )
A.《三天半的夢》 B.《華威先生》
C.《包氏父子》 D.《譚九先生的工作》
25.紗廠女工劉金妹這一女性形象出自田漢的話劇( B )
A.《咖啡店之夜》 B.《麗人行》
C.《名優之死》 D.《回春之曲》
26.葉紫中篇小說《星》的大背景是( C )P386
A.廣東農民運動 B.大革命前后
C.湖南農民運動 D.江西農民運動
27.《財主底兒女們》的出版當時被胡風稱作是( D )
A.中國新文學的重要收獲 B.40年代小說的扛鼎之作
C.路翎小說創作的突破 D.中國新文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的事件
28.無名氏的現代主義巨構《無名書稿》共( B )
A.5卷 B.6卷
C.7卷 D.8卷
29.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的主人公是( B )
A.趙玉林 B.郭全海
C.老孫頭 D.蕭祥
30.運用陜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的詩歌是( A )
A.《王貴與李香香》 B.《漳河水》
C.《白毛女》 D.《劉胡蘭》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員有( ACD )
A.徐志摩 B.陳西瀅
C.胡適 D.聞一多
E.沈尹默
32.戰國策派林同濟提倡的反理性創作的母題有( ACE )
A.恐怖 B.瘋狂
C.狂歡 D.感傷
E.虔恪
33.屬于東北作家群作家創作的作品有( ABCD )
A.《科爾沁旗草原》 B.《邊陲線上》
C.《沒有祖國的孩子》D.《松花江上》
E.《田野的風》
解析:《科爾沁旗草原》端木蕻良;《邊陲線上》駱賓基;《沒有祖國的孩子》舒群;《松花江上》李輝英;《田野的風》蔣光慈,非東北作家群。
34.抗戰初期朗誦詩運動的代表作品有( ACD )
A.《我們的祭禮》 B.《風雪夜歸人》
C.《屈原》 D.《黃河大合唱》
E.《打鬼子去》
解析:《我們的祭禮》(高蘭);《屈原》、《黃河大合唱》(光未然)P409;《風雪夜歸人》是多幕劇。
35.1942年以后,解放區章回體形式的小說有( DE )
A.《高干大》B.《種谷記》
C.《原動力》D.《呂梁英雄傳》
E.《新兒女英雄傳》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36.《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37.九葉詩派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8.簡述中篇小說《二月》中的蕭澗秋形象。
(二月是柔石的中篇P340)
(1)蕭澗秋是一個追求精神自由的“尋夢者”形象,他浪跡天涯而無所施展才能,于是應邀來到他想象中的“桃源”——芙蓉鎮教書。
(2)作品出色地刻畫了蕭澗秋這個20年代中路彷徨的青年形象。他富于正義感與同情心,極想有所作為。生活際遇雖讓他沮喪,但他卻從未被黑暗勢力所吞沒成軟化。而另一方面,他卻又缺乏信仰,行動往往盲目,情緒往往陷入悲觀,在獨立向舊社會開戰中一再敗陣。這一番描寫,體現著作者對個人奮斗和人道主義理想的深刻思考。正是在個人的生活愿望與現實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之上,形成了蕭澗秋悲劇性的性格。
39.簡述散文詩集《野草》的藝術特色。
一、詩的情緒和詩的意境——魯迅的散文詩情感濃烈,構思新穎,哲理性強,形神兼備,注重詩的意境的營造。
二、象征主義手法的應用;魯迅的散文詩不同于雜文寫作,更多是通過象征比喻的手法,將客觀事物人格化、主觀事物形象化,曲折含蓄地表達內心世界的復雜感受。
三、魯迅散文詩的語言凝練、犀利、形象,具有音樂性和色彩感,且能根據內容需要富于變化。
40.簡述田間的抒情長詩《給戰斗者》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4分,共28分)
41.分析評價茅盾《蝕》三部曲對大革命時期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各類精神面貌的反映。
42.分析孫犁小說的獨特風格。
2011年7月全國自考《中國現代文學史》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