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923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或多涂均無分。
1.在我國各級人大代表和委員監督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D )19-328
A.信任投票 B.個案監督
C.聽證 D.質詢
2.對于行政訴訟再審案件,說法正確的是( A )29-541
A.當事人的申訴并不必然引起再審 B.再審案件沒有提起期限的限制
C.再審案件適用再審程序審理 D.對二審再審案件不服可以上訴
3.稅務局向某企業收繳所得稅的行為屬于( B )12-220
A.行政征用 B.行政征收
C.行政強制 D.行政處罰
4.在我國,行政訴訟執行中止的情況是指( A )32-590
A.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了確有理由的異議
B.被告改變了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
C.被執行人死亡無遺產可執行又無義務人承擔
D.執行和解
5.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的規定,下列事項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是( C )21-357
A.某居民對公安機關的民事調解結果不服
B.某公務員對本機關年度考核的結論不服
C.某學生對所在高校的開除處分決定不服
D.某企業對住房建設部發布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不服
6.某市征地拆遷辦公室為建高鐵而對失地村民進行征地補償,這里補償的實質主體是( A )23-404
A.國家 B.鐵道部
C.征地的市政府 D.征地拆遷辦公室
7.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實行( B )29-521
A.院長負責制 B.合議制
C.集體負責制 D.民主集中制
8.不具有行政法主體資格的是( C )4-56
A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B.鄉鎮人民政府
C.街道辦事處 D.公安局法制處
9.食品藥品監督局將涉嫌違規使用添加劑的問題食品送給食品檢驗所進行檢驗。這里食品檢驗所的法律性質是( D )5-84
A.行政機關 B.行政主體
C.法律法規授權組織 D.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
10.公安執法人員將涉嫌危害治安秩序的人員強制帶離現場進行盤問的行為是一種( D )14-245
A.行政拘留 B.刑事拘留
C.行政監察 D.即時強制
11.對我國國家賠償歸責原則的正確理解是( A )22-383
A.它以客觀行為違法為責任認定標準
B.它以主觀過錯和客觀行為違法共同要件為責任認定標準
C.它以主觀過錯為責任認定標準
D.它以無過錯為責任認定標準
12.關于行政許可的說法正確的是( B )11-教材中無標準答案
A.在市場競爭領域內要全面設定行政許可 B.行政許可是依職權的行政行為
C.行政許可都具有排他性 D.禁止規范性文件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
13.屬于行政法規的是( B )2-31
A.《治安管理處罰法》(全國人大制定)
B.《社團登記條例》(國務院制定)
C.《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制定)
D.《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省人大常委會制定)
14.醫療衛生機關對醫療事故糾紛的裁決是一種( C )15-261
A.行政調解 B.行政仲裁
C.行政裁決 D.行政復議
15.對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和( D )3-40
A.授權控制 B.程序控制
C.行政訴訟 D.事后控制
16.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 A )1-8
A.行政關系 B.司法關系
C.民事關系 D.私法關系
17.工商機關銷毀沒收黃色淫穢物品的行為屬于( D )16-285
A.行政處罰行為 B.行政征收行為
C.行政沒收行為 D.行政事實行為
18.屬于我國中級人民法院專屬行政訴訟管轄權的是( D )26-475
A.對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不服的案件
B.因不產權屬動糾紛提起的案件
C.復議后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D.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
19.有行政立法權的機關是( A )9-149
A.國務院法制局 B.全國總工會
C.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人民政府 D.市縣級人民政府
20.行政機關公務員在參與行政訴訟時的法律地位是( C )6-90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訴訟代理人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 O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1.十多名身著制服的城管員肅立圍觀占道經營的攤販,幾小時后終于逼走攤販。這種執法行為存在的問題有( BCE )教材中無標準答案
A.執法主體無權限 B.執法行為無依據
C.執法方式不合理 D.執法程序不合法
E.執法時間過長
22.應當適用行政訴訟駁回訴訟請求的判決的情形有( ABD )31-558
A.被訴行政行為完全合法
B.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不能成立
C.被告未履行作為義務,但判決其履行作為義務已無實際意義
D.被訴行政行為合法,但具有屬于適當性范圍問題
E.被訴行政行為屬于事實行為
23.如果當事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情形有( ADE )25-448
A.管理相對人對勞動教養決定不服
B.公務員對崗位調動決定不服
C.居民甲對派出所的損害賠償調解決定不服
D.某商戶對工商局查封營業場所的決定不服
E.被拆遷人對征收補償協議不服
24.在我國行政訴訟中,需要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事項有( BCD )28-513
A.證明被告違法使用強制措施 B.證明被告不作為
C.證明被告侵權所造成的損失 D.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
E.證明原告行為合法
25.在我國對各級人民政府公務員的行政系統內部自身監督的形式有( ACE )20-335
A.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 B.行政監察
C.審計監督 D.紀檢監督
E.檢察監督
26.行政機關的專門監督包括( DE )20-335
A.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 B.人大對行政機關的監督 .
C.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機關的監督 D.行政監察機關的監督
E.審計機關的監督
27.行政程序中的告知包括( CDE )17-295
A.告知相關權利人 B.告知行政主體
C.告知決定 D.告知權利
E.告知其他事項
28.屬于行政給付的有( ABCD )10-195/196
A.民政局發給烈士家屬生活補助費 B.街道辦事處發給貧困戶生活救濟款
C.財政局職工捐贈給災區的賑災款 D.人事局發給退役軍人的安置費
E.保險公司發給被保險人的理賠款
29.行政相對人在接受行政處罰時享有的法定權利有( ABC )7-106/107
A.了解權 B.陳述權
C.申辯權 D.提出聽證請求權
E.抵抗權
30.行政處罰中的行為罰包括有( AC )13-228
A.吊銷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 B.沒收違法所得
C.責令停產停業 D.行政拘留
E.勞動教養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 5分)
31.羈束行政行為8-117
答:
羈束行政行為是指法律規范對其范圍、條件、標準、形式、程序等作 了較詳細、具體、明確規定的行政行為。
32.行政給付10-193
答:
廣義上的行政給付包括供給行政、社會保障行政、財政資助行政。
狹義上的行政給付僅指社會保障行政。
33.行政征收12-216
答:
行政征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行政征收包括行政征收、行 政征用和行政征調等。狹義的行政征收不包括行政征用和行政征調。 狹義的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體憑借國家行政權,根據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個人和組織強制地、無償地征集一定數額金錢或實物的行政行為。
34.執行罰14-252
答:
執行罰。亦稱強制金,是行政強制執行機關對拒不履行不作為義務或不可為他人代履行的作為義務的義務主體,科以新的金錢給付義務,以迫使其履行的強制執行。
35.行政賠償22-374
答:
行政賠償是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負責向受害人賠償的制度。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l5分)
36.簡述行政裁決的特征。15-263/264
答:
(1)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是民事性質的,且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這是行政裁決的前提。
(2)行政裁決的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機關。
(3)行政裁決程序通常依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以協商或調解為前置。
(4)行政裁決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裁決權的活動,具有法律效力。
(5)行政裁決具有不可變更力。
37.簡述申請行政復議的條件。21-365
答:
(1)申請人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3)有具體的復議請求和事實根據。
(4)屬于復議范圍和受理復議機關管轄。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38.簡述可訴性行政行為的特征。25-452
答:
(1)可訴性行為是擁有行政管理職權的機關、組織所實施的行為。
(2)可訴性行政行為是與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有關的行為。
(3)可訴性行政行為是對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發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4)可訴性行政行為是在現實情況下有司法審查可能性的行為。
(5)可訴性行政行為,是具有司法審查必要性的行為。
五、論述題(1O分)
39.論述行政法制監督和行政監督的區別。18-313
答:
(1)監督的主體不同。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國家機關以外的個人和組織;行政監督的主體是行政主體,是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之一。
(2)監督的對象不同。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而行政監督對象是行政相對人,包括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等。
(3)監督的內容不同。
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主要是對行政主體行為的合法性和對國家公務員遵紀守法的監督。行政監督的內容則是對行政相對人遵守法律、法規,是否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監督。
(4)監督的方式不同。
行政法制監督方式多種多樣,有權力機關的監督,有行政機關的監督(包括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等),有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檢察機關的檢察監督和人民法院審判監督),還包括社會輿論監督等。行政監督則主要采取檢查、檢驗、登記、統計等方式。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O分,共20分)
40.某縣工商局根據舉報和調查,以出售過期食品為由,對某超市(非法人)予以罰款5000元的處罰。該店主王某不服,以工商局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問題:
(1)本案的原告是超市還是王某?(1分)王某的訴訟地位是什么?(1分)27-363
為什么?(2分)
答:
本案的原告是超市。王某是第三人。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他人正在進行的行政訴訟中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如原告經兩次合法傳喚,均未到庭,法院應如何處理?(2分)31-555
答:
缺席判決,是只有一方當事人出庭參加訴訟,另一方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許可中途退庭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
(3)一審判決后,被告不服判決而上訴,二審法院審查范圍是否包括對原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1分)為什么?(3分)29-540
答:
包括。第二審審理不受上訴范圍的限制。第二審必須對第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是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是否違反法定程序,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全面審查。
41.某企業認為,甲省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制定的規章同某一行政法規相抵觸。
問題:
(1)某企業是否可以提出審查建議?(2分)是否可以口頭提出審查建議?(2分)9-161
答:
可以。提出審查要求或建議。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省級人大常委會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審查要求;其他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以及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審查建議。不可以口頭提出審查建議,要以書面形式提出。
(2)若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可以向哪個主體提出?(2分)為什么(4分)30-553
答:
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沖突,向有關人民政府提出。人民法院認為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可以向國務院書面提出審查的建議,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研究處理。
2013年7月全國自考《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試題和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