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tǒng)一命題考試
《刑法學》試題和答案評分
課程代碼:00245
本試卷共4頁,滿分l00分。考試時間l50分鐘。
考生答題注意事項:
1.本卷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試卷空白處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紙
2.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必須對應試卷上的題號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
3.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必須注明大、小題號,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
4.合理安排答題空間。超出答題區(qū)域無效
第一部分: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l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的 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或多涂均無分。
1.根據(jù)刑法第267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于攜帶兇器搶奪的行為【 】
A.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B.應以搶奪罪從重處罰
C.應以搶劫罪從重處罰 D.應以搶奪罪加重處罰
正確答案:A(1 分)
2.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體是【 】
A.司法工作人員 B.行政執(zhí)法人員
C.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 D.執(zhí)法人員
正確答案:B(1 分)
3.行賄罪在主觀上的法律特征是【 】
A.故意犯罪
B.故意犯罪,且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
C.故意犯罪,且具有謀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D.故意犯罪,且具有謀取物質利益的目的
正確答案:B(1 分)
4.背叛國家罪的犯罪主體是【 】
A.中國公民 B.一般主體
C.國家工作人員 D.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正確答案:A(1 分)
5.依照法律規(guī)定, 單位主管人員指使、 強令他人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內違章駕駛機動車輛造 成嚴重后果的行為【 】
A.應以濫用職權罪定罪處罰
B.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C.應以強令違章冒險作業(yè)罪定罪處罰
D.應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定罪處罰
正確答案:B(1 分)
6.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偽造貨幣罪中的貨幣不能是【 】
A.古代錢幣 B.港幣
C.臺幣 D.外國貨幣
正確答案:A(1 分)
7.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拐賣婦女、兒童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 】
A.故意犯罪,并且具有謀利的目的
B.故意犯罪,并且具有出賣的目的
C.故意犯罪
D.故意犯罪,并且具有索要財物的目的
正確答案:B(1 分)
8.刑法第263條規(guī)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不包括【 】
A.飛機 B.小型出租車
C.火車 D.船只
正確答案:B(1 分)
9.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的犯罪主體只能是【 】
A.國家工作人員 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C.司法工作人員 D.具有一定地位的國家工作人員
正確答案:B(1 分)
10.組織賣淫罪犯罪對象的“他人”【 】
A.只限于女 B.包括女性和男性
C.只限于有過賣淫行為的女性 D.只限于有過賣淫行為的女性和男性
正確答案:B(1 分)
11.想象競合犯屬于【 】
A.處斷的一罪 B.法定的一罪
C.實質的一罪 D.實質的數(shù)罪
正確答案:C(1 分)
12.刑法分則中規(guī)定的“情節(jié)嚴重”屬于【 】
A.犯罪主觀要件 B.犯罪客觀要件
C.犯罪客體要件 D.綜合性要件
正確答案:D(1 分)
13.下列不屬于結果加重犯特征的是【 】
A.基本犯罪與加重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B.刑法針對加重結果加重了法定刑
C.行為人對加重結果至少有過失
D.行為人對基本犯罪只能是故意
正確答案:D(1 分)
14.下列不屬于間接正犯的是【 】
A.利用缺乏故意的行為 B.利用有故意的工具
C.利用他人的正當行為 D.利用共犯的行為
正確答案:D(1 分)
15.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從輕處罰是指【 】
A.適用最輕的刑種處罰
B.在法定刑的限度內判處最輕的刑罰
C.在法定刑的限度內判處較輕的刑罰
D.在法定刑的“中間線”以下判處刑罰
正確答案:C(1 分)
16.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非刑罰處理方法的是【 】
A.訓誡 B.責令具結悔過
C.賠禮道歉 D.拘役
正確答案:D(1 分)
17.在我國,有權對犯罪者適用刑罰的是【 】
A.公安機關 B.人民檢察院
C.人民法院 D.法院合議庭
正確答案:C(1 分)
18.我國刑法對在國外實施侵犯我國利益的犯罪的外國人進行管轄的原則是【 】
A.普遍管轄原則 B.保護管轄原則
C.有限制的保護管轄原則 D.屬人管轄原則
正確答案:C(1 分)
19.我國刑法關于溯及力的規(guī)定采取的是【 】
A.從舊原則 B.從輕原則
C.從新原則 D.從舊兼從輕原則
正確答案:D(1 分)
20.下列各種刑法解釋中正式的刑法解釋是【 】
A.文理解釋 B.司法解釋
C.比較解釋 D.補正解釋
正確答案:B(1 分)
二、多項選 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 的相應代碼涂黑。朱涂、錯涂、多涂或少涂均無分。
21.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下列人員中屬于妨害公務罪犯罪對象的人員有【 】
A.居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 B.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
C.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D.人大代表
E.村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
正確答案:BCD(2 分)
22.作為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所剝奪的權利包括【 】
A.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B.言論、出版自由
C.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
D.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E.擔任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正確答案:ABCDE(2 分)
23.廣義刑法包括【 】
A.國內刑法 B.國際刑法
C.刑法典 D.單行刑法
E.附屬刑法
正確答案:CDE(2 分)
24.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有【 】
A.共同過失犯 B.同時犯
C.片面共犯 D.超出共同犯罪故意之外的犯罪
E.事前無通謀的銷贓
正確答案:ABDE(2 分)
25.處斷的一罪包括【 】
A.集合犯 B.結合犯
C.連續(xù)犯 D.吸收犯
E.牽連犯
正確答案:CDE(2 分)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l2分)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26.濫用職權罪
正確答案:濫用職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3 分)
27.追訴時效
正確答案:追訴時效,是刑法規(guī)定的,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內,司法機關 有權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超過了此期限,司法機關就不能再追究刑事責任。 (3 分)
28.文理解釋
正確答案:文理解釋是指根據(jù)刑法用語的文義及通常使用方式闡釋刑法意義的解釋方法。 (3 分)
29.牽連犯
正確答案:牽連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為或者結果行為,與目的行為或者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罪 名的情況。 (3 分)
四、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判斷正誤。正確的劃上“√“。錯誤的劃上“×”,并簡述理由。 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30.依照我國刑法規(guī)定,數(shù)罪并罰時不論是采用“先減后并”或者“先并后減”的方法,犯罪分子實際執(zhí)行有期徒刑的刑期都不會超過 20 年。
正確答案: ×。(1 分)依照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當采用“先減后并”的方法并罰時即有期徒刑的刑 罰沒有執(zhí)行完畢前又犯新罪且新罪被判處有期徒刑的,此種情形并罰后,犯罪分子被實際 執(zhí)行的有期徒刑可能超過20年;數(shù)罪被判處的有期徒刑的總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對其執(zhí)行的有期徒刑也可超過 20 年。(3分)
31.數(shù)次行為觸犯同一罪名表明數(shù)次行為具有連續(xù)犯的連續(xù)性特征。
正確答案: ×。(1 分)連續(xù)犯數(shù)次行為之間是否具有連續(xù)性,既要看行為人有無連續(xù)實施某種犯 罪行為的故意,也要分析客觀行為的性質、對象、方式、環(huán)境、結果等,而不是看是否觸 犯統(tǒng)一罪名。(3 分)
32.對于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銷售的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均應以假冒注冊商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正確答案: ×。(1 分)必須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的才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3 分)
33.甲為了獲取出國進修的機會,將自己掌握的屬于國家秘密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利用互聯(lián)網發(fā)送給 了位于國外的乙,甲的行為構成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
正確答案: ×。(1 分)甲的行為屬于向境外人員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行為,應當以為境外非法提 供國家秘密罪定罪處罰。(3 分)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34.簡述偽證罪客觀方面的主要法律特征。
正確答案:
(1)必須作虛假的證明、記錄、鑒定、翻譯(2 分) ;
(2)必須是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jié)作虛假的證明、記錄、鑒定、翻譯(2 分) ;
(3)必須是刑事訴訟中作虛假的證明、記錄、鑒定、翻譯(2 分) 。
35.簡述減刑的條件。
正確答案:
(1)前提條件:只能對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人減刑。 (2 分) (2)實質條件:
①可以減刑的實質條件是,犯罪人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教育改造, 確有悔改表現(xiàn),或者有立功表現(xiàn)。 (2 分)
②應當減刑的實質條件是,犯罪人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 (2 分)
36.簡述犯罪預備的概念及其成立條件。
正確答案: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能著手實行犯罪的情形。 (2 分)
其條件如下:
(1)主觀上為了犯罪; (1 分)
(2)客觀上事實了犯罪的預備行為; (1 分)
(3)事實上未能著手實行犯罪; (1 分)
(4)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1 分)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l小題,共l4分)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37.試述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正確答案: 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1)危害的來源不同。正當防衛(wèi)危害來源只限于不法侵害行為;緊急避險危險來源除 不法侵害行為外,還包括自然災害、人的疾病、動物的侵襲等;
(2)針對的對象不同。正當防衛(wèi)只能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緊急避險損害的卻是第 三者的利益;
(3)實施的條件要求不同。正當防衛(wèi)并不要求只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實施;緊急 避險只能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實施;
(4)對損害程度的限制要求不同。正當防衛(wèi)造成的損害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行為可能造 成的危害;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不能大于所避免的危險可能造成的損害。
(5)對主體的限制條件不同。正當防衛(wèi)對實施主體沒有限制;而緊急避險中關于避免 本人危險的規(guī)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yè)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七、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l小題,共l0分) 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38.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劉某,男,36歲,系瓜農。劉某因其所種植的西瓜被盜嚴重,為了防盜,遂在瓜地周 圍拉上銅絲,并接通電源。劉某妻子見狀便阻止道:“這樣會電死人的,快去掉。”劉某回答道:“我又不是電死好人,是防盜,偷西瓜的人死了活該。”幾天后的一個下午,三個小 學生放學后追逐蝴蝶進入西瓜地, 觸電后均搶救無效死亡。 劉某得知消息后即到派出所投案, 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對劉某的行為應如何定罪處罰,并說明理由。
正確答案:
(1)劉某的行為構成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 分)
(2) 劉某在主觀上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傷及不特定的多人, 并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 (2 分)
(3)劉某在瓜地周圍私拉電網的行為,在客觀上具有危機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 的性質,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其他危險方法。 (3 分)
(4) 劉某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犯罪行為屬于自首, 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 分)
2014年10月全國自考《刑法學:00245》試題和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