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32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與英文Culture對譯的漢語是( C )緒論-4
A.文學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
2.“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出自( A )緒論-4
A.《說苑•指武》 B.《禮記•中庸》
C.《論語•雍也》 D.《荀子•不茍》
3.越是早期,人類文化的創造越是受制于它的( C )1-14
A.氣候條件 B.經濟條件
C.地理條件 D.國際條件
4.中國大部分地區屬于( A )1-17
A.溫帶氣候 B.亞熱帶氣候
C.高原氣候 D.海洋氣候
5.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確記載,到西周時,已經十分清晰的相關觀念則是( C )1-20
A.“天” B.“地”
C.“天下” D.“地上”
6.新石器時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 D )2-35
A.捕澇業、制陶和石器的磨制與鉆孔 B.采集業、制陶和石器的磨制與鉆孔
C.手工業、制陶和石器的磨制與鉆孔 D.農業、制陶和石器的磨制與鉆孔
7.司馬遷的《史記》中,“五帝”的譜系是( C ) 2-36
A.神農氏、有巢氏、黃帝、高辛和堯 B.有巢氏、黃帝、高辛、堯和舜
C.黃帝、顓頊、高辛、堯和舜 D.黃帝、高辛、神農、堯和禹
8.周幽王被犬戎所殺的年份是( D )2-44
A.公元前717年 B.公元前727年
C.公元前737年 D.公元前771年
9.我國先民發明觀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 A ) 3-107
A.夏代 B.殷商
C.秦代 D.漢代
10.徽商和晉商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他們貿易的方式屬于( B )3-118
A.農商經營 B.行商經營
C.坐商經營 D.官商經營
11.使用狗拉爬犁的民族是( D )3-141
A.漢族 B.回族
C.傣族 D.赫哲族
12.北魏設在洛陽宣陽門外、用于接待外國客商的地方名叫( A )3-115
A.四夷館 B.十三行
C.國賓館 D.迎賓樓
13.中國開始用人痘接種的方法預防天花,至少是在( B )3-155
A.15世紀 B.16世紀
C.17世紀 D.18世紀
14.下列有關制度文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 )4-159
A.它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體系中穩定性不強
C.它是物質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
15.古代“朝賞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時有發生,這反映的是皇帝的( C )4-165
A.行政權 B.財經權
C.司法權 D.軍政權
16.明清時期,科舉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稱為( D )4-177
A.行卷 B.公卷
C.投獻 D.八股文
17.漢代實行的選官制度是( B )4-172
A.分封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18.《易•系辭上》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這句話體現出的中國傳統思維模式是( B )5-216
A.整體思維 B.類比思維
C.辯證思維 D.抽象思維
19.提出“天人之分”觀點的人是( A )5-226
A.戰國荀子 B.唐代劉禹錫
C.唐代柳宗元 D.宋代張載
20.原始道教最初稱為“五斗米道”,又叫( A )5-237
A.天師道 B.正一道
C.全真道 D.一貫道
21.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 D )5-272
A.《胡旋》 B.《涼州》
C.《綠腰》 D.《霓裳羽衣舞》
22.在傳統倫理道德規范方面,提出“五倫十教”的是( C )5-246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23.秦代統一的文字是( D )6-311
A.大篆 B.金文
C.隸書 D.小篆
24.首次提出“六書”的著作是( A )6-313
A.《史籀篇》 B.《倉頡篇》
C.《說文解字》 D.《急就章》
25.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是( B )7-345
A.陳獨秀 B.孫中山
C.章太炎 D.胡適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下列選項中屬于狹義文化產品的是(BC )緒論-6
A.生產工具 B.雕塑
C.書籍 D.筷子
E.衣物
27.“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的提出者或出處各是( CD )1-30
A.《管子》 B.管仲
C.《齊民要術》 D.賈思勰
E.《繹史》
28.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高潮除了春秋戰國時期之外,還有( BC )2-86
A.秦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宋之際 D.明朝
E.清朝
29.下列人物中,以治水聞名的有( A C )3-110
A.大禹 B.神農
C.李冰 D.崔寔
E.李斯
30.下列選項中,屬于人文范圍內的服飾標志有( ABD )3-138
A.信仰標志 B.儀禮標志
C.體型標志 D.職業標志
E.情感標志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廣義文化 緒論-5
答:
(1)廣義文化是與人類及人類的創造活動相聯系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概念 ;
(2)廣義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它涵蓋人類歷史的全過翟,是一個傳承發展的綜合概念;
(3)廣義文化的外延涵蓋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的全部。
32.儒家2-45
答:
(1)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儒學的文化背景是魯國禮樂文明;
(2)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最基本的要求;
(3)儒家的重要思想是 “禮”, “禮”是維系社會和諧、上下關系的保障物。
33.中和之美5-282
答:
中和之美要求藝術所表現的內容要符合“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傳統的道德規范,“要發乎情,止乎禮義”。
34.諺文 6-298
答:
諺文是朝鮮創制的音位文字,字母近似漢字的筆畫,每個音節拼成一個方塊。
35.“返本開新”7-352
答:
復返儒家心性學之“本”,開出民主政治和科學技術之“新”,以“重建儒家的道德主體性哲學”來弘揚中國本位文化。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2-41
答:
(1)自五帝時期以來,宗教崇拜大體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會全盤繼承;
(2)商朝力量越是強大,祖先神靈祭祀越占據主要地位;
(3)五帝時的“敬順昊天”,是為“敬授民時”,基本精神是為人生的,格調是明朗的。
37.我國歷史傳說中解釋的工匠有哪三個特點?3-121
答:
歷史傳說解釋工匠有三個特點:
(1)具有手工藝性,講究手的巧慧、手的經驗、手工的審美效果,肯定用雙手實現大腦想法的工匠能力。
(2)缺乏大機器生產的合作性,傳統的手工業勞動是小規模的,超出了一定的控制范圍擴大經營,產品就會變形。
(3)惟一性,指一些手工產品被認可后,人們隨之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欣賞習慣;一樣的活兒,換了別人干,人們就不認了。
38.秦漢以后,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有哪些特點?4-164
答:
(1)皇帝總攬天下大權
君主是全國的最高權威與絕對權力的擁有者,君主超越一切社會政治法律制度,是名副其實的專制帝王。三皇五帝的尊稱合并,稱為“皇帝”,并將皇帝的命令稱為“制”或“詔”,天子自稱為“朕”。三尺法,不敵君主意,“朝賞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時有發生,皇帝將法律作為強化君主專制的有效工具。
(2)擁有龐大的官僚辦事機構
皇帝總攬天下之權,但皇帝不可能事必躬親,他對國家社會的控制是通過一套龐大的官僚辦事機構實現的。
(3)嚴密的人身控制
以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君主專制政權,將控制人民與占有土地視為國家的重要事務,他們有一套嚴密的人身控制辦法,將人們緊緊地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之內。
39.簡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作用。5-252
答:
(1)中華民族的道德規范和傳統美德,在加強個人修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培養出了無數被歷代奉為楷模的賢良之士,塑造了為廣大人民所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
(3)為世人樹立可供效法的典范。其中以儒家的理想人格對世人的影響最大,基本上包括了中華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內涵。
40.簡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綱領。7-357
答:
(1)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3)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
(4)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楚設,繁榮學術和文藝;
(5)建設立足中國社會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述構成區域文化的幾個因素。1-23
答:
(1)自然環境。它決定著一個地區的人們的生存質量和狀態;
(2)地理條件的特殊或得天獨厚。任何一個區域的得天獨厚,都是需要外在條件
的,所以這樣形成的地域文化,往往會因外在條件的喪失而衰落;
(3)特定區域的人群有明確的區域意識,并與其他區域的人群形成競爭關系。在這樣情況下產生的區域文化最具歷史的深度、廣度和高度;
(4)典范人物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地區典范人物的業績,能持久地感動他的鄉親,中間起重要作用的是鄉土意識。
42.試述中國古代家訓族規的禮俗教育與規范功能。4-209
答:
一、以孝悌之道為禮俗之本,強化家族內部的倫理關系;
孝悌之道,是家訓族規中大力提倡的內容,孝悌之道被認為是與血緣關系共生的天然的人倫之道。人倫之道是宗族凝聚的粘合劑。
二、以誠信忠厚為修身之本,塑造傳統社會的理想人格;
家訓族規中有相當部分內容是人格修養的內容。由于習性的養成與人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傳統家訓中強調童蒙的人格教育,所謂“教婦初來,教子嬰孩”,有關訓子、教子、誡子、示兒的內容在古代家訓中占有相當的比重。教子做人的標準是“以孝弟(悌)為本,以忠義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高攀龍《家訓》)。誠實、忠厚、孝順、廉潔是家族成員應具備的品格。
三、以勸戒懲罰的禮俗規條,規范家族成員行為,補充國法。
家訓族規作為一種家族性的禮俗規范,它是基層社會自治的有效方式。家族成員朝夕相處,“德業相勸,過失相規”,家訓族規對民眾的約束直接而細密。它對民人的行為規范有兩種表現:
1、通過倫理教化,使人們自覺養成具有愛敬之心、行為得體、舉止合乎禮數的好子弟;
2、以懲戒條例,明確要求遵循家法族規與國法律條。
2008年10月全國自考《中國文化概論:00321》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