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選擇題答案在最后word文檔里面】
1.貫穿于民族和國家各個歷史階段的各類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稱為
A.文化政策 B.文化傳統
C.文化思潮 D.文化觀念
2.世界上幾大古代文明的發生,相同的特點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古埃及文明發生于
A.兩河流域 B.尼羅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發拉底河
3.南北朝時期,北方常處在游牧人群向農業居民轉化的時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A.牧業經濟 B.狩獵經濟
C.牧業及狩獵經濟 D.農業經濟
4.北宋曾疏鑿了廣濟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們的共稱是
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
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
5.司馬遷的《史記》是
A.紀傳體通史 B.紀傳體斷代史
C.國別史 D.典志史
6.夏朝是我國第一代王朝。夏文化是
A.尚忠的文化 B.尚孝的文化
C.尚義的文化 D.尚禮的文化
7.“兼愛”、“尚同”、“尚賢”、“節用”、“非攻”等所體現的是
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
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
8.南方把定期貿易的場所稱為
A.市 B.墟
C.集 D.廟會
9.近代槍炮的雛形管形火器發明于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10.我國古代著名的法醫學專著《洗冤錄》的成書時代是
A.唐 B.宋
C.元 D.明
11.我國古人觀測天象的目的是
A.預測天氣 B.研究天體運行
C.研究太陽 D.用天象的變化預卜人間的禍福
12.在宗法制度下,周代王位的傳遞實行
A.父子相承 B.兄弟相及
C.五等爵位制 D.嫡長子繼承制
13.《論語》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句話道出了傳統禮俗的
A.等差性 B.調和性
C.規范性 D.唯一性
14.古代國家禮儀制度“五禮”是
A.冠、婚、喪、祭、鄉 B.冠、婚、射、朝、聘
C.祭、兇、賓、軍、家 D.吉、兇、賓、軍、嘉
15.清明節俗的中心內容是
A.會親友 B.家族飲宴
C.祭祖掃墓 D.散祭神
16.秦朝,名義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長官、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的是
A.丞相 B.太宰
C.太尉 D.御史大夫
17.西周以后,文獻中頻繁出現“皇天”、“上天”、“ 天”、“昊天”、“蒼天”,表明一種信仰已廣泛流傳。這種信仰是
A.日崇拜 B.月崇拜
C.鬼魂崇拜 D.上帝崇拜
18.下列文獻記載,體現中國傳統類比思維模式的是
A.“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B.“上下與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為天下式。” D.“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19.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義、禮 B.孝、悌、忠
C.禮、智、信 D.恭、敬、誠
20.孔子要求人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記載這句話的是
A.《周禮》 B.《儀禮》
C.《老子》 D.《論語》
21.唐代最有名的軟舞是
A.《胡騰》 B.《胡旋》
C.《綠腰》 D.《霓裳羽衣舞》
22.《荀子•非相篇》中說:“言而當,知也。”所謂“當”是說講話要講究
A.場合 B.對象
C.時機 D.分寸
23.商代出現的文字是
A.金文 B.甲骨文
C.隸書 D.篆書
24.佛教在中國的初傳階段是在
A.東漢魏晉時期 B.東晉南北朝時期
C.隋唐時期 D.宋元明清時期
25.“全盤西化論”的代表人物是
A.孫中山 B.胡適
C.錢穆 D.張之洞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6.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第二條件包括 AB
A.自然環境 B.地理條件
C.生產方式 D.生產工具
E.典范人物的影響
27.名家發展到公孫龍和惠施時,主張 AB
A.離堅白、合同異 B.弄清事物的概念與實際
C.尚賢 D.尚兼愛
E.無為而無不為
28.以下各項屬古代人口戶籍登錄管理制度的有 AC
A.周朝的“司民” B.齊國的什伍制
C.漢代的“算民” D.漢代里甲制
E.清朝的“一條鞭法”
29.下列思想家中,論述過“知行觀”的有 ABCDE
A.孔子 B.荀子
C.程頤 D.朱熹
E.王陽明
30.唐代出現的正字著作主要有 BCD
A.《說文解字》 B.《顏氏字樣》
C.《九經字樣》 D.《干祿字書》
E.《康熙字典》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文化思潮
某種文化觀念及與之相關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為多數人所贊同和奉行,形成一種潮流,稱作文化思潮。
32.《齊民要術》
作者是北魏賈思勰。其性質為古代農業科技書籍,書中提到要注重提高單位產量,而不要過分依靠開墾土地增產增收等主張,休現出古代勞動人民在農業方面的智慧。
33.三省六部制
隋唐以后,中央官制發生重大變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權形式解決集體體制內的權力分配問題;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同為國家最高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執行等政務,把傳統的丞相職權一分為三;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為行政事務的職能管理部門,隸屬于尚書省。
34.因材施教
就是要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針對教育對象的具體情況,選擇符合實際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夠各盡其材。作為中國古代教育的一大教學思想,因材施教的最早實踐者是孔子。
35.四大發明
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被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我國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主要成就。
一是土地的開墾
二是水利的興修
三是運河的開鑿
37.簡述宗法制的特點。
宗法制的特點在于,一方面用自然血緣關系來確定人們的社會關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緣關系將人們緊緊地連在一起,從而限制著人們社會關系的發展。
38.簡述“天人合一”的含義。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獨特的觀點,主要包含兩層意義:一、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從自然界的普遍規律;二、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和人類道德的最高原則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39.簡述中國人的語言觀念。
中國人的語言觀念,概括地說可以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語言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另一方面是對語言交際能力的不斷追求。
40.簡述孔子“正名”思想的歷史影響。
孔子由語言的社會功用而提出的“正名”問題,使中國人對“名”“實”的思考,并沒有像西方人關于詞與物的討論那樣帶有濃厚的思辯色彩。而是始終關注語言的政治倫理作用和社會實踐作用。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述社區文化活動的意義。
1、社區文化活動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為一個地方社會共同的活動。
2、社區文化活動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質。
3、社區文化活動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遺產。
42.試述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
1、甲骨文和青銅器的發掘出土,堪稱20世紀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而這些發現,都與殷商宗教生活有關。事例(如殷人生活幾乎無事不卜,巫師在商朝政治生活中占有崇高地位等)。
2、自五帝時期以來,宗教祟拜大體有超自然神、天地神抵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會全盤繼承。事例(如殷人一年之中總是不間斷地輪流祭祀祖先神)
2013年01月全國自考《中國文化概論:00321》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