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32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呈現的某種外部狀態和聯系,通常稱為( C )緒論-7
A.文化產品 B.文化內涵
C.文化現象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時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到唐代變得相當強大,與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區的民族是( B )1-15
A.羌 B.吐蕃
C.鮮卑 D.回紇
3.“書楚語,作楚聲”一語說的是( D )1-28
A.中原文化 B.齊魯文化
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學
4.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創建它的古代文明時,首先面臨的特點是( C )1-19
A.大地域上自然環境優越 B.大地域上社會環境優越
C.大地域上人口構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構成較松散
5.紅山文化的神廟和祭祀遺址,實際上維系著附近相當大地區人群的( B )2-36
A.社會生活 B.精神生活
C.物質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為我國第一代王朝,歷時近( D )2-38
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農主義是為保護小農而打擊工商業的一種( C )2-57
A.政治觀念 B.經濟觀念
C.國家觀念 D.文化觀念
8.我國市商貿易有一定的發展,并已開始使用貨幣是在( B )3-114
A.夏朝時期 B.商周時期
C.春秋時期 D.戰國時期
9.古算中的“韓信點兵”就是現代數學中的( A )3-154
A.一次同余式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組解法
10.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藥學百科全書是( D )3-156
A.《神農本草經》 B.《傷寒雜病論》
C.《素問》 D.《本草綱目》
11.我國造紙術傳到中東阿拉伯國家是在( C )3-157
A.公元2世紀 B.公元6世紀
C.公元8世紀 D.公元12世紀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基本單位是( A )4-161
A.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個人
13.科舉制建立與全面推行的時代是( D )4-172
A.明代 B.宋代
C.漢代 D.隋唐
14.《詩•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主要表現的一項制度是( A )4-163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專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對辯證思維作了大量簡明而深刻論述的是( A )5-219
A.《周易》 B.《管子》
C.《商君書》 D.《韓非子》
16.在中國傳統哲學“知行觀”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張的思想家是( B )5-231
A.荀子 B.程頤
C.王陽明 D.王夫之
17.董仲舒說:“仁而不智,則愛而不別;智而不仁,則知而不為。”這說明,他認為教育應( D )5-257
A.止于至善 B.學思結合
C.教學相長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學相長”作為中國古代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題,首先提出它的是( A )5-262
A.《禮記•大學》 B.《禮記•學記》
C.《荀子•勸學》 D.《論語•學而》
19.“中和之美”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審美原則,其哲學基礎是( C )5-282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維
20.我國民族語文政策的基本點是堅持( B )6-293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語文平等
C.說話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語借用的是下列哪個民族的詞匯?( B )6-291
A.蒙古族 B.維吾爾族
C.藏族 D.納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約定俗成”理論的是( C )6-302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3.有佛畫圣手之稱的唐代畫家是( C )7-331
A.閻立本 B.李思訓
C.吳道子 D.王維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匯開端于( D )7-332
A.15世紀初葉 B.15世紀末葉
C.16世紀初葉 D.16世紀末葉
25.最早提出“中體西用”一詞的人是( B )7-347
A.張之洞 B.沈壽康
C.孫家鼐 D.馮桂芬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北宋時期的“通漕四渠”中有( CD )1-31
A.永濟渠 B.通濟渠
C.汴水 D.廣濟河
E.金水河
27.中國文化的源泉包括( AB )2-34
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漢文化 D.漢唐文化
E.明清文化
28.下列各項中屬于服飾構成要素的有( ABCDE )3-136
A.質(原料) B.形(樣式)
C.飾(佩帶的飾物) D.畫(圖案)
E.色(顏色)
29.以下關于“三省六部制”的說法,正確的有( ACE )4-166
A.體現分權 B.魏晉開始實行
C.六部隸屬于尚書省 D.中書省負責執行
E.共同聽命于皇帝
30.中國古代原始宗教中,對后來的社會有較大影響的有( AB )5-232
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太陽神崇拜 D.動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文化政策 緒論-8
答:
(1)指一定時代、一定的社會條件下,行政機構對文化領域的問題所頒布的相關規定和對策原則;
(1)文化政策對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具有能動的主導作用;
(3)正確的政策對文化的發展可以起到主動推進和使其加速發展的作用;反之,錯誤的政策也可能阻礙和破壞文化的正常發展。
32.“大一統”意識2-51
答:
(1)“四海一家”的“大一統”意識,是西周以來就已成就的國家觀念;
(2)啟發著強大的秦漢帝國不斷地經略四方;
(3)也正是在這不斷的經略中,中原王朝以暴力為手段,打破了邊地的沉寂,把廣闊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聯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進。
33.血親五服制 3-145
答:
(1)血親五服制,即以本人為基準,向上推四代的直系親屬稱祖先;
(2)孝祭有嚴格的規定,五服以內是近親,五服以外不是親族,是同宗。
34.引經注律4-180
答:
(1)引經注律是儒家思想影響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
(2)秦漢時期注經風氣盛行,在這種風氣下,人們開展了注釋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經
典作為法律注釋的依據。
35.祖先崇拜5-234
答:
(1)祖先是指與崇拜者有血緣關系的人,它被當做保護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強有力的,對氏族共同體有貢獻的人,死后才被奉為祖先而受到崇拜。
(2)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績的遠祖和血緣關系密切的近幾代祖先。
(3)通過紀念祖先的功績,加強共同血緣觀念,明確人們之間的輩分關系。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簡述多種族群向黃帝族聚攏的原因。2-37
答;
(1)多種族群向黃帝族聚攏的原因一方面是戰爭。
(2)另一方面的原因作用更持久更深遠。
37.簡述自然范圍內的服飾文化標志。3-137
答:
(1)環境標志。中國服飾與文化的關系,首先是人適應自然環境的關系。
(2)性別標志。原始服飾已有性別差別,男女各自遮蔽性器官部位。
(3)體型標志。指高矮胖瘦等人體條件。古代瘦官穿棉襖,起墊肩作用。
(4)年齡標志。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有年齡組的標志。但就一
般情況講,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們,有穿不同樣式服裝的習慣。
38.簡述中國古代類比思維的特征。5-216
答:
(1)類比思維是指依據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內在屬性進行比照與聯泵的思維方式;
(2)中國傳統思維善于抓住事物之間的某種相關進行類比象征,以達到由此及彼、由近及遠地分析與表述的目的。
39.簡述漢字的特點。6-294
答:
(1)漢字不斷地為適應被它記錄的漢語進行內部調整;
(2)漢字屬于表意文字;
(3)漢字屬于音節一語素文字
(4)漢字是在一個二維平面上構形的。
40.簡述禪宗的傳播。7-331
答:
(1)中國禪宗早在中晚唐時就已流傳域外;
(2)8世紀,新羅僧信行人唐從神秀受法,傳北宗禪于朝鮮;
(3)12世紀末的南宋,禪宗又大規模傳人日本;
(4)19世紀下半葉與20世紀,中國禪宗又先后傳人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緬甸以及斯里蘭卡等國,甚至還遠播至歐、美;
(5)20世紀60年代西方還成立了“歐洲禪宗聯盟”。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1-30
答:
(1)土地的開墾,歷朝歷代都極其重視土地的墾殖;
(2)水利的興修,不僅關系著農業的興衰,而且關系著環境的美惡;
(3)運河的開鑿,中國開鑿利用運河的歷史非常悠久。
42.試述人生禮俗的家族特征。4-203
答:
(1)人生禮俗指依照人生歷程的階段性變化而定期進行的禮儀習俗;
(2)標明進入重要年齡階段的祝壽儀式與一年一度的生日慶賀,也屬于人生儀禮的范圍。(3)人生儀禮是社會民俗事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4)人生儀禮是將個體生命加以社會程序規范與對個體社會屬性進行確認的標志。
2010年10月全國自考《中國文化概論:00321》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