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gieu4"></dl><abbr id="gieu4"></abbr><abbr id="gieu4"><source id="gieu4"></source></abbr>
    
  • <abbr id="gieu4"></abbr>
  • <li id="gieu4"></li>
    <li id="gieu4"><dl id="gieu4"></dl></li>
    <rt id="gieu4"><acronym id="gieu4"></acronym></rt>
    ?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年真題 > 文學類 > 中國文化概論 > 2011年10月全國自考《中國文化概論:00321》試題和答案

    2011年10月全國自考《中國文化概論:00321》試題和答案
    發布時間:2016年06月16日 來源:湖南大學自考辦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32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個時期某一階層或某一行業的人群對文化問題所持的態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現的意識形態,稱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傳統
    C.文化觀念D.文化現象
     
    2.中國廣大的東部地區處在季風氣候區內,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顯的季節性,故其災害性氣候也不少,旱災特重,其次是【C】
    A.地質災害等B.沙塵暴災害等
    C.洪澇災害等D.風災等
     
    3.從氣候變遷的角度講,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國氣候進入【D】
    A.第一個溫暖期B.第二個溫暖期
    C.第三個溫暖期D.第四個溫暖期
     
    4.分裂與統一是中國歷史的兩大現象,其占主導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團結
    C.和平D.統一
     
    5.舊石器時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當時還沒有【D】
    A.原始采集業B.原始捕撈業
    C.原始狩獵業D.農業
     
    6.中國“家天下”的歷史開始于【C】
    A.三皇時代B.五帝時代
    C.夏代D.商代
     
    7.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更像學者、牧師,而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師B.官吏
    C.說客D.辯士
     
    8.中國歷史上,南方的水稻生產上升至高居糧食作物產量的全國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
    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運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補原理B.等差原理
    C.中國剩余定理D.秦王暗點兵
     
    10.我國古代醫學診斷技術“四診”指望、聞、問和【D】
    A.查B.驗
    C.測D.切
     
    11.我國的造紙術傳人歐洲是在【C】
    A.公元6世紀B.公元8世紀
    C.公元12世紀D.公元16世紀
     
    12.中國古代,開創考選官員的制度,而且確立了儒家思想在選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
    A.周代B.漢代
    C.隋代D.唐代
     
    13.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結構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特色,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原則與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相結合,使得中國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是【C】
    A.選舉政治B.世襲政治
    C.倫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現于【C】
    A.五帝時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時期
    15.君主專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與祖先崇拜 B.軍事征伐與發展農業
    C.祖先崇拜與發展農業 D.宗族祭祀與軍事征伐
     
    16.中國素稱“禮義之邦”,把禮的重要作用說成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經典是【A】
    A.《左傳》 B.《周禮》
    C.《論語》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運用類比思維最多的是【D】
    A.《周禮》 B.《莊子》
    C.《周易》 D.《詩經》
     
    18.下列觀念中,造成中國文化中追求和諧社會的理想主義傾向的觀念是【B】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義輕利 D.文以載道
     
    19.倡導道教于鶴鳴山(今四川崇慶境內),因人道須出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這位“天師”是【A】
    A.張道陵 B.張角
    C.張魯   D.張衡
     
    20.唐代有一位詩人貶謫江州后,寄情山水詩酒之間,繼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許。這位詩人是【D】
    A.王維 B.柳宗元
    C.杜牧 D.白居易
     
    21.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不管是哪個歷史時期,也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各個階層所公認的最普遍的道德標準是【A】
     
    A.仁 B.義
    C.禮 D.智
     
    22.中國境內的語言可歸屬于【C】
    A.三大語系 B.四大語系
    C.五大語系 D.六大語系
     
    2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經書的方式對經典語言文字進行規范的偉大工程是【B】
    A.白虎觀會議 B.熹平石經
    C.三體石經   D.五經文字
     
    24.認為文化的發展須一方面接納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學者是【C】
    A.陳獨秀 B.胡適
    C.陳寅恪 D.錢穆
     
    25.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除《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之外,另外一部是【B】
    A.《金瓶梅》    B.《紅樓夢》
    C.《聊齋志異》  D.《牡丹亭》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中國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A.漁業的布局
    B.鹽業的興辦
    C.水利的興修
    D.運河的開鑿
    E.土地的開墾
     
    27.據《史記》記載,上古多種族群向黃帝族聚攏的原因包括【AB】
    A.戰爭
    B.宗教
    C.農耕
    D.漁獵
    E.天災
     
    28.下列選項中屬于誕生禮俗的有【ABCDE】
    A.求子禮俗
    B.催生禮
    C.洗三
    D.滿月禮
    E.周歲禮
     
    29.尊崇自然是中國古代藝術一個重要的審美觀念,以下文學作品中屬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A.陶淵明《歸園田居》
    B.柳宗元“永州八記”
    C.范仲淹《岳陽樓記》
    D.歐陽修《醉翁亭記》
    E.蘇軾《石鐘山記》
     
    30.中國歷史上曾先后被漢語同化的語言有【ACDE】
    A.北朝的鮮卑語
    B.隋代的高麗語
    C.唐代的西夏語
    D.遼代的契丹語
    E.近代的滿族語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廣義文化
    答:
    廣義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共同創造并賴以生存的物質與精神存在的總和。
     
    32地理環境
    答:
    它是人類存在和文化創造的先決條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圍中的人群,必須依賴自然提供給他們的條件.進行他們的文明建構,展開他們的文化歷程。故此,文化的總體特征的了解,必須從了解其地理環境開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層面,是人們為適應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主動創制出來的有組織的規范體系.它既是物質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
     
    34.楚辭
    答: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文人創造的一種新詩體,具有十分濃郁的楚國地方文化色彩。楚辭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從民間集體歌唱過渡到了詩人獨立創作的新階段,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
     
    35.“中體西用論”
    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略,這是中國近現代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張與基本理論。主張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達到制夷圖強、復興中華的目的。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請以實例說明典范人物對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響。
    答:
    (1)典范人物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以帶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對此都會有所覺知,由此產生鄉土意識。
    (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揚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響所致;浙東重史學,是因黃宗羲的影響所致;徽州尚經術,是因戴震的影響所致。
     
    37.中國傳統禮俗規約的特點是什么?
    答:
    (1)傳統禮俗的等差性;
    (2)傳統禮俗的調和性;
    (3)傳統禮俗的規范性。
     
    38.簡述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
    答:
    (1)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為代表。
    (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賢。圣賢包括兩個層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賢。
    (3)圣指圣王,賢通常用“君子”一詞來表示。
     
    39.簡述建國后在語言文字規范方面所開展的工作。
    答:
    建國以后,黨和政府親自領導了文字規范工作。一是針對方言歧異不便交流的狀況,大力推行普通話;二是針對漢字繁難問題,成功開展了簡化字運動,并不斷針對應用中的新問題進行及時的規范工作。上述兩大措施,保證了語言文字在大陸地區的健康發展。
     
    40.簡述科舉取士制度對我國語言文字的負面影響。
    答:
    中國的科舉取士制度,帶來語言教育中重文言輕口語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脫節的嚴重后果。言文脫節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卻有利于文化的統治和專制。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
    答:
    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出現過民族大融合。
    (1)南朝:中原人群的南遷及對南方的開發過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過程。
    (2)北方:十六國時代許多政權的建立者,都對中原文化有較深的熏染。
    (3)北魏與其說是漢化,還不如說是“南朝化”。
    (4)不能將北朝的民族融合簡單地視為漢化,融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
    (5)隋唐立國思想的許多方面,須從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慮,才能得到準確的理解。
     
    42.試述我國歷代農書提出的主要農業經營思想與生產知識。
    答:
    (1)統籌水土利用規劃。提出整地、澆水、種植、施肥、收獲和準備再耕一盤棋的思想,指出關鍵在于控制人對自然資源的使用限度,任何農業經營都不得違反自然規律。
    (2)調整好農業生產關系.要整體地看待農作物的栽培,要協調好勞力、農具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注意選擇雇工、勤儉持家等。
    (3)“荒政”思想。認為全社會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覺意識,在中央國策中應包括“備荒”、“救荒”的內容。
    (4)人力勝天說。即強調人的知識能力和奮斗精神,認為人的合理作為可以彌補自然資源的不足,取得人力勝天的成績。
     


    2011年10月全國自考《中國文化概論:00321》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一二三四区乱码| 一区两区三不卡|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妖神记1000多章哪里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1000又爽又黄禁片在线久 | 好男人社区www在线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免| 91大神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电影|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波多野结衣免费在线|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久久99热精品|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杨幂在线观看|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添| 久青草国产免费观看| 美国免费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欧美|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真实乱视频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丰满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和邻居老人|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不卡| www五月婷婷|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老师网站| 91视频久久久久|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你看桌子上都是你流的| 国色天香网在线| 好大好爽再深一点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