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0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文學概論(一)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52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中國古代文論中,和“教化說”一起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重要觀念的是( )
A.“文以載道說” B.“寓教于樂說”
C.“言志說” D.“娛樂說”
2.英加登認為“形而上特質”只有某些文本才會具有,而這些文本指的是( )
A.“恐怖的文學” B.“偉大的文學”
C.“荒誕的文學” D.“經典的文學”
3.“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指的是( )
A.文學形象并不滿足于對生活做簡單的摹仿
B.文學形象是重視形似的
C.繪畫形象要求與兒童的心理狀態相似
D.對繪畫和文學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4.西方“典型”的文藝理論思想傳入我國的時間是( )
A.鴉片戰爭時期 B.五四以后
C.建國以后 D.文革時期
5.賀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樂”說,其代表作是( )
A.《詩學》 B.《詩藝》
C.《美育書簡》 D.《拉奧孔》
6.對文學作品要能夠做到“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只有這樣才能體驗到文學的美感。而“出入說”的提倡者是( )
A.魯迅 B.梁啟超
C.王國維 D.宗白華
7.中國傳統的風格理論起源于( )
A.魏晉 B.漢代
C.隋唐 D.秦代
8.在創作過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
A.潤色與修改 B.藝術傳達
C.材料儲備 D.藝術構思
9.認為文學本身是一個不依賴任何外在事物而獨立自足存在的感情與想象的世界,這種批評方法是( )
A.接受美學批評 B.形式主義批評
C.結構主義批評 D.社會批評
10.“野蠻人的世界觀就是給一切現象憑空加上無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靈的任性作用”,這種“萬物有靈論”的觀念出自( )
A.泰勒《原始文化》 B.弗雷澤《金枝》
C.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 D.維柯《新科學》
11.小說起源于( )
A.史詩 B.宗教
C.神話 D.巫術
12.中國對文藝理論的貢獻是( )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性格
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
A.雨果 B.別林斯基
C.歌德 D.康德
14.神話原型批評的集大成者是( )
A.弗洛伊德 B.榮格
C.弗萊 D.弗雷澤
15.“韻味說”是意境的審美魅力所在,認為“有韻則生,無韻則死”的是( )
A.王國維 B.陸時雍
C.王昌齡 D.司空圖
16.文本時間長度小于故事時間長度的粗略敘述,被稱為( )
A.省略 B.減緩
C.停頓 D.概略
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觀念的是( )
A.蘇珊·朗格 B.立普斯
C.克萊夫·貝爾 D.黑格爾
18.一個時代文學繁榮的重要標志是( )
A.文學風格的獨創性 B.文學風格的穩定性
C.文學風格的多樣性 D.文學風格的審美性
19.模仿說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時候逐漸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
A.現實主義思潮 B.浪漫主義思潮
C.現代主義思潮 D.后現代主義思潮
20.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專門討論了文學是如何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該篇是( )
A.時序 B.神思
C.風骨 D.體道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文學四要素包括( )
A.作家 B.作品
C.讀者 D.社會
E.世界
22.與人的知、情、意的審美需要相適應,文學形成的審美類型有( )
A.寫實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象征意象 D.荒誕意象
E.表意性形象
23.中國古典的批評方法包括( )
A.印象式批評 B.文本式批評
C.詮釋式批評 D.形象式批評
E.評點式批評
24.抒情的本質是( )
A.宣泄情感 B.表現情感
C.傳達情感 D.投射情感
E.發泄情感
25.在敘述性文本中,故事包括( )
A.環境 B.情節
C.人物 D.事件
E.情景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 藝術靈感
27.文學思潮
28.價值閱讀
29.文學風格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文學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31.文學批評的方式有哪些?
32.為什么說文學發展以社會發展為前提?
33.文學象征意象的藝術特征是什么?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4、35小題各12分,第36小題14分,共38分)
34.試述文學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關系。
35.意境的特征是什么?舉例說明。
36.結合具體的文學作品和自己的閱讀經驗,分析一下文學接受中審美效果的具體表現。
全國2010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文學概論(一)答案
(課程代碼:0052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C 2.B 3.A 4.B 5.D 6.C 7.B 8.D 9.B 10.A
11.C 12.B 13.B 14.D 15.A 16.D 17.C 18.C 19.B 20.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ABCE 22.ABE 23.ACE 24.BCD 25.BDE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6.藝術靈感指的是在藝術活動中主體情緒激動、思路暢通、創造力極強的思維狀態。
27.文學思潮是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流行的文學觀念與文學創作潮流,它與特定的社會思潮、哲學思想相關聯,體現了一定歷史時段內文學的主要趨向,同時它又會影響、規范同一時代中相當一部分作家的創作活動。
28.“價值閱讀”是表示閱讀者“試圖盡可能敏銳和準確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發現的價值”。簡要地說,“價值閱讀”就是通過對作品的閱讀和理解,發現作品的價值意義,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義。發現文學所負載的文化意義,其基本途徑就是要“價值閱讀”。
29.文學風格是通常被譽為作家的徽記或指紋,它是一種具有特征性的文學審美現象,在創作過程中即已發生,最終凝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與眾不同的審美屬性,從而成為人們辨識不同作家的標記。它是作家獨特的藝術創造力穩定的標志,又是文體成熟的標志。文學風格涉及作家的創作個性和言語形式以及文學與時代、民族、地域文化等領域的關系,乃至涉及傳統和外來文學的影響和革新等諸多問題。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文學形象的總體特征表現為:(1)文學形象的具體可感性;(2)文學形象的藝術概括性;(3)文學形象的審美理想性。(4)文學形象的審美屬性。
31.文學批評的主要方式有:中國古典的批評方法;(2)西方當代的批評方法;(3)馬克思注意的批評方法。
32.(1)社會發展為文學內容發展提供基礎;(2)社會發展為文學形式發展提供動力;(3)社會發展影響文學發展的機制。
33.文學象征意象是以表達觀念、哲理為目的,以象征為基本藝術手段的具有荒誕性和審美求解性的藝術形象。它的基本特征有:(1)哲理性;(2)象征性;(3)荒誕性;(4)求解性。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4、35小題各12分,第36小題14分,共38分)
34.文學發展以社會發展為前提,而社會發展又是以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為基礎的。根據馬克思關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原理,經濟基礎是與一定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意識形態則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最終受經濟基礎制約。因此,文學發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的制約,它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產生,并反映經濟基礎的性質與變化。也就是說,物質生產制約著精神生產、藝術生產和文學生產。
從總體的發展趨勢來看,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是相平衡的,經濟因素是制約文學發展的根本原因。但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內,兩者關系既有平衡的一面。因為文學的發展有它的相對獨立性和自身的規律。
35.文學已經作為人類創造的藝術至境形態之一,起鮮明獨特的藝術特征,把它與其他藝術至境形態區分開來。其藝術特征主要表現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生命律動和韻味無窮四個方面。
36.審美接受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精神的享受與愉悅感的獲得;
(2)情感的宣泄、補償與升華;
(3)認識空間的拓展;
(4)人格境界的提高;
(5)審美能力的提高。
2010年01月全國自考《文學概論(一):00529》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