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全國自考《文學概論(一):00529》試題和答案
發布時間:2016年06月16日 來源:湖南大學自考辦
全國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文學概論(一)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52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說這話的人是( )
A.韓愈
B.白居易
C.柳宗元
D.劉禹錫
2.季羨林先生認為朱自清的《背影》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孝”,這屬于( )
A.品質閱讀
B.情感閱讀
C.審美閱讀
D.價值閱讀
3.“文學中的語言”指的是( )
A.規范化的書面語
B.文學文本的語言
C.作家的內心語言
D.教學用的標準語
4.林語堂說,漢語的“單音節性”造就了中國文學的( )
A.主題
B.母題
C.美
D.文體
5.我國較早提出藝術“至境”概念的人是( )
A.王昌齡
B.皎然
C.嚴羽
D.葉燮
6.下列詩歌,屬于哲理詩的是( )
A.蘇軾《題西林寺壁》
B.孟浩然《春曉》
C.杜甫《石壕吏》
D.李白《望廬山瀑布》
7.亞理士多德認為,詩比歷史( )
A.更具有真實性
B.更富于哲學意味
C.更合乎美學原理
D.更強調細節描寫
8.提出“小說界革命”口號的人是( )
A.王國維
B.魯迅
C.茅盾
D.梁啟超
9.首先受普洛普民間故事理論影響的法國結構主義學者是( )
A.格雷馬斯
B.列維—施特勞斯
C.熱奈特
D.托多羅夫
10.“三分法”把文學作品分為( )
A.史詩類、悲劇類、喜劇類
B.小說類、詩歌類、散文類
C.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
D.寫實類、浪漫類、象征類
11.構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條件是( )
A.豐厚的積累
B.合理的想象
C.卓越的技巧
D.真實的情感
12.在西方,“風格”這個概念最初屬于( )
A.哲學
B.修辭學
C.歷史學
D.美學
13.提出風格就是“恰當場合的恰當的詞”這一說法的作家是( )
A.德萊頓
B.福樓拜
C.巴爾扎克
D.斯威夫特
14.文學創作是一種( )
A.創造性的精神活動
B.個人性的游戲活動
C.非理性的心理活動
D.概念性的思維活動
15.“藝術即直覺”這一見解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圖
B.賀拉斯
C.黑格爾
D.克羅齊
16.在文學形象的孕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道德律令
B.人生理想
C.理性認識
D.藝術情感
17.強調“以讀者為中心,讀者決定一切”的批評是( )
A.結構主義批評
B.英美新批評
C.接受美學批評
D.神話原型批評
18.指出“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無動于衷”的人是( )
A.黑格爾
B.馬克思
C.恩格斯
D.高爾基
19.《詩學》的作者是( )
A.柏拉圖
B.亞理士多德
C.賀拉斯
D.布瓦洛
20.法國古典主義文學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
A.崇尚情感
B.崇尚想象
C.崇尚技巧
D.崇尚理性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文學語言組織的審美特征主要有( )
A.典型性
B.內指性
C.音樂性
D.陌生化
E.思想性
22.王昌齡認為詩境的層次可分為( )
A.玄境
B.物境
C.情境
D.真境
E.意境
23.關于抒情的本質,主要的理論有( )
A.表現論
B.再現論
C.摹仿論
D.傳達論
E.投射論
24.預備情緒的特征主要有( )
A.審美性
B.傳播性
C.朦朧性
D.期望性
E.哲理性
25.在文藝起源的問題上,影響較大的理論主要有( )
A.模仿說
B.游戲說
C.巫術說
D.符號說
E.勞動說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26小題4分,27、28小題每小題3分,共10分)
26.藝術變形
27.實用說
28.敘述次序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9.簡述文學審美意識形態的內涵。
30.文學文本與文學作品的區別何在?
31.簡述抒情作品創作的一般原則。
32.簡述藝術靈感及其特征。
33.形成文學接受心境需要哪些條件?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34小題15分,35、36每小題10分,共35分)
34.以杜牧《江南春》為例,談談文學意境中的實境、虛境以及二者的關系。
附原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010年10月全國自考《文學概論(一):00529》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