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文學概論(一) 試題和答案
課程代碼:0052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此觀點出自中國古代的( D )9-473
A.劉勰 B.杜甫
C.韓愈 D.曹丕
2.英加登所說的“未定點”是指( B )1-29
A.作家打算寫的東西 B.有待讀者具體化的東西
C.作家沒有寫完的東西 D.讀者未讀懂的東西
3.朱光潛認為,既然是文章,無論古今中外,都離不開( D )2-109
A.氣韻 B.韻律
C.聲調 D.聲音節奏
4.根據俄國形式主義文論家的觀點,與“陌生化”相對立的是( A )2-131
A.自動化 B.麻木化
C.習慣化 D.習俗化
5.人們通常說的“文學語言"是指( C )2-101
A.文學中的語言
B.人物語言和敘述人語言
C.加工過的、規范化了的書面語
D.詩化的語言
6.王國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這里的“境界”大體是指( A )3-161
A.意境 B.格調
C.品位 D.氣度
7.李白《月下獨酌》中情感的表達屬于( B )3-162
A.情景并茂式 B.情中見景式
C.景中含情式 D.直接抒情式
8.文本時間長度小于故事時間長度的敘述是( C )4-202
A.場景 B.減緩
C.概略 D.省略
9.較早明確提出言、象、意三層面說的人是( C )2-95
A.孔子 B.荀子
C.王弼 D.莊子
1O.傳統敘事作品主要采取的敘述視角是( C )4-207
A.第一人稱敘述 B.第二人稱敘述
C.第三人稱敘述 D.視角變換敘述
11.構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條件是( C )4-242
A.豐厚的積累 B.合理的想象
C.真實的情感 D.卓越的技巧
12.真正對抒情作品產生巨大影響的藝術種類是( A )5-261
A.音樂 B.舞蹈
C.繪畫 D.雕塑
13.抒情語體表現對情感的體驗,多用于( D )6-310
A.小說創作 B.戲劇文學創作
C.電影文學創作 D.詩歌創作
14.《詩經》和《楚辭》風格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 D )6-344
A.宗教風格上 B.民族風格上
C.流派風格上 D.地域風格上
15.最早提出“養氣”說的是( A )6-322
A.孟子 B.荀子
C.韓愈 D.杜甫
16.中國古代文論家把詩視為“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有效手段,他們強調的是( C )1-25
A.文學創作的雅正風格 B.文學創作的美刺手法
C.文學創作的道德原則 D.文學創作的審美原則
17.文學藝術活動的主體調動過去積累的記憶表象,經過藝術加工創造出藝術形象的心理過程,叫做( D )7-372
A.藝術感覺 B.藝術靈感
C.藝術情感 D.藝術想象
18.在現代社會里,商品屬性是文學的( D )8-402
A.唯一屬性 B.基本屬性
C.根本屬性 D.部分屬性
19.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欣賞和再創造的特殊審美活動是指( B )8-411
A.文學創作 B.文學接受
C.文學傳播 D.文學生產
20.下列屬于以藝術風格命名的文學流派是( D )9-501
A.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 B.江西派、公安派、桐城派
C.元白詩派、韓孟詩派 D.豪放派、婉約派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文學觀念嬗變的原因包括( ADE )1-31~33
A.時代精神的變化 B.科學技術的變化
C.社會心理的變化 D.文學自身的變化
E.研究者觀點的差異及變化
22.但丁認為詩包含四種意義,這就是( ACDE )2-97
A.字面意義 B.終極意義
C.譬喻意義 D.道德意義
E.奧秘意義
23.藝術靈感的特征有( ACE )7-363
A.突發性 B.真實性
C.迷狂性 D.典型性
E.創造性
24.藝術靈感與藝術直覺的區別在于( )
A.藝術靈感是一種思維狀態,藝術直覺則是一種思維能力
B.藝術靈感是一種思維能力,藝術直覺則是一種思維狀態
C.藝術直覺具有對象性,藝術靈感則沒有具體的對象
D.藝術靈感具有對象性,藝術直覺則沒有具體的對象
E.藝術靈感是隨機性的、偶然的,藝術直覺則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25.中國古典的批評方法主要有( CDE )8-444~445
A.精神分析批評 B.結構主義批評
C.印象式批評 D.評點式批評
E.詮釋式批評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3小題,26小題4分,27、28小題每小題3分,共10分)
26.再現說與表現說
27.文學語言的節奏
28.文學思潮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9.什么是語言的反復?試舉例說明之。
30.典型的真實性是怎樣體現的?3-153
答:典型的藝術魅力還來自它的真實性。這是藝術創造的原則,更是馬克思主義典型觀的核心命題,它為藝術 典型規定了嚴格的歷史尺度。要求典型具有的真實性,應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歷史意蘊。提倡對現實關系的 真實描寫。希望通過卓越的個性刻畫,能揭示出更多的政治和社會的真理,體現出歷史的必然趨勢。像阿Q、林黛玉這樣的典型,當他們以撲面而來的特征性進入我們視野的時候,便能以他們所揭示的現實關系 的真相、真理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由于這些典型所揭示的真理、真相十分深刻,不僅與讀者尚處于感性 狀態的生活體驗相一致,而且還能幫助讀者把他對生活的體驗提高一步,從而把握了社會生活更深層次的 本質,弄清了真相,懂得了真理。于是,讀者便會為典型的真實性拍案叫絕,形成一種震撼靈魂的審美激 動,產生一種刻骨銘心的藝術感染,使人終生難忘。所以符合歷史尺度的真實性,歷來是典型塑造的最高 追求,也是典型具有藝術魅力的第一位元素。
31.抒情小品文在內容上具有怎樣的特征?5-287
答: 縱觀中國文學史,抒情小品文一般具有如下兩大特點:
一、在內容上高度自由。
1、抒情小品文涉及的題材十分廣泛,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足以成為抒情小品 文的題材。 2、抒情小品文涉及的主題多種多樣,它未必具有多么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多么長遠的社會價值,但它能夠 從不引人注目的瑣屑事物中挖掘發人深思的道理,以濃郁的詩意表現人性之美與自然之趣,以樸素的情感 打動讀者,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因此,優秀抒情小品文雖然篇幅短小,卻往往蘊含著 深厚的意味。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韓愈的《祭十二郎文》 、袁宏道的《滿井游記》等都是這方面的范例。
二、在形式上靈活多樣。
1、在文體方面,抒情小品文的種類十分豐富,傳統文獻中的序、跋、記傳、祭文、書信,都可以歸入抒 情小品文之列。
2、在表現方式上,它可以敘事,但不必有完整的情節,也不必以塑造人物為目的;可以抒情.但不必受 詩詞格律的束縛;可以議論,但不必遵守議論文始、敘、證、辯、結的行文規范;它可以是有韻的(賦、 駢體文) ,也可以是無韻的;可以用來達到一定的實用目的,但同時又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體現作家鮮 明獨特的創作個性。
3、在篇幅方面,它可長可短。短者可以數十字,長者可達幾千言。庾信的《至仁山銘》 、元結的《東崖銘》 , 都只有六十四字,李翱的《題靈鷲寺》只有八十三字,都是短小精悍、玲瓏剔透之作。
32.創作動機對創作過程的影響有哪些?7-381~382
答: 創作動機并不是僅僅起到激勵作家進入創作過程的作用,創作動機作為作家創作活動的最終意圖,它在整 個創作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還決定著作品的風格與基本價值取向,甚至還能決 定一部作品的成敗。這表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1)一是創作動機影響著作家對創作手法和技巧的選擇。 創作手法和技巧是在一定的創作動機的指導下被作家選擇和使用的。所以不同的創作動機就會導致作家對 不同創作手法與技巧的選擇。
(2)二是創作動機影響著文學作品的內容。 一部作品在內容方面是怎樣的,表現了什么樣的價值取向,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作家的
創作動機。
(3)三是創作動機影響著作品的風格。 作家出于怎樣的目的去從事創作,也往往會表現在作品的風格上。 總之,創作動機作為文學藝術創作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對創作過程與作品內容、作品風格都具有重要的影 響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性作用。
33.簡述文學流派的特點。9-507~508
答: 文學史上的文學流派,一般說來,具有以下兩個基本的特點:
(1)首先,一個文學流派內部的作家總有著相同或相近的文學觀念和審美理想。 這種共同的文學觀念與審美理想的生成往往是由于共同的時代氛圍、生活經驗而形成。
(2)其次,一個文學流派內部的作家,他們的文學創作大抵會表現出類似的文學風格和美學趣味。 共同的文學風格是一個文學流派成立的重要因素。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34小題15分,35、36每小題10分,共35分)
34.試以陸游《卜算子•詠梅》為例,論述文學文本的層面及其相互關系。原作如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2-99
答: 首先,文本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構造,所以語言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次,這種語言構造總是要表達一種活 生生的藝術形象, 故形象不可或缺; 最后, 這種由語言表達的藝術形象總是要指向某種體驗及其意蘊世界, 因此,意蘊十分重要。大凡成功的或優秀的文學文本,總是具備這三神要素。這樣,我們可以說文學文本 由三個層面組成:文學語言組織、文學形象系統和文學意蘊世界。
(1)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沒有這種存在方式,就不可能有文學。作家的寫作創造出文學語言組織,而讀者的閱讀則首先必須借助這 種語言組織。因此,文學語言組織構成了文學文本韻基本現實。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基本層面。
(2)文學形象系統是文學語言組織所顯現的感性生活畫面。 文學形象系統是溝通文學語言組織和文學意蘊世界的中介,處在核心層面。這一層面既離不開文學語言組 織,又規定著文學意蘊世界。
(3)文學意蘊世界是文學語言組織及其顯現的感性生活畫面所可能展現的深層體驗空間,文學意蘊世界 是文學文本的最深層面。這一層面依存于文學形象系統和文學語言組織。
35.試析文學風格的審美構成。6-318~328
答: 文學風格在作品中是一種有機整體的存在。文學風格的審美構成是那些從情緒上給人以鮮明印象的要素的 融合,顯現為給人以美感的整體風貌。文學風格的構成要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在這里我們主要從 中國傳統的文論出發,同時兼顧到不同文體的要求, 從內在統一性和本體論的角度提出如下的要素構成,即:文采、情調、韻味、氣勢、氛圍。這五者相互依 存、相互制約、密切相關。
(1)文采 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語色彩,是文學風格的外表。
(2)情調 情調指作品中的情感格調。
(3)氣勢 氣勢指作品中的精神狀態和精神力量的運動狀況。
(4)氛圍 彌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氣氛,往往與景物、場面、環境相結合,構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常見于抒情作品和 敘事作品。
(5)韻味 韻味指作品言語結構所產生的情趣和意味,由于它是含而不露的,所以特別需要讀者去品味。
36.抒情作品指的是簡要地表現、傳達作者以情感為核心的內在心性的文學作品。你是如何理解“以情感 為核心的內在心性” ,又是如何理解“表現” 、 “傳達”的?試舉例說明之。5-243
答:
(1)所謂“以情感為核心的內在心性” ,是指包括情感在內的諸種感性心理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情感、個 性、本能、欲望、無意識、志向等等。
(2)所謂“表現”(express)是指自然呈現作者的內在心性,所謂“傳達”( convey)是指作者不僅要表現自 己的內在心性,而且要將其傳達給讀者,使讀者丁解、分享自己的內在心性。至于表現、傳達作者以情感 為核心的內在心性的手段與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可以借助音調的 變化,也可以借助詞語的搭配;可以借助語法的調整,也可以借助修辭的完善。
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語色彩,是文學風格的外表。
(2)情調 情調指作品中的情感格調。
(3)氣勢 氣勢指作品中的精神狀態和精神力量的運動狀況。
(4)氛圍 彌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氣氛,往往與景物、場面、環境相結合,構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常見于抒情作品和 敘事作品。
(5)韻味 韻味指作品言語結構所產生的情趣和意味,由于它是含而不露的,所以特別需要讀者去品味。
36.抒情作品指的是簡要地表現、傳達作者以情感為核心的內在心性的文學作品。你是如何理解“以情感 為核心的內在心性” ,又是如何理解“表現” 、 “傳達”的?試舉例說明之。5-243
答:
(1)所謂“以情感為核心的內在心性” ,是指包括情感在內的諸種感性心理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情感、個 性、本能、欲望、無意識、志向等等。
(2)所謂“表現”(express)是指自然呈現作者的內在心性,所謂“傳達”( convey)是指作者不僅要表現自 己的內在心性,而且要將其傳達給讀者,使讀者丁解、分享自己的內在心性。至于表現、傳達作者以情感 為核心的內在心性的手段與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可以借助音調的 變化,也可以借助詞語的搭配;可以借助語法的調整,也可以借助修辭的完善。
2011年10月全國自考《文學概論(一):00529》試題和答案: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