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自考優勢:
1、湖南大學名校文憑,國家承認,學信網可查,含金量更高;
2、學習過程,全程跟蹤服務。所有課件全部實現視頻教學,輕松搞定考試;
3、學習時間自由安排,不耽誤工作時間,省時,省心,更省力;
4、湖南省畢業人數多,輕松參考,快速拿證!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職業教育根基深厚,功底扎實,職業院校數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在校生數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辦學實力居全省、全國前列,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如何進一步提升廣州職業教育的水平,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技能人才,為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日前,針對廣州職業教育發展,部分市人大代表接受記者采訪,提出多點建議。
徐嵩:
對職業教育高看一眼,對技能人才厚愛一分
營造社會對職業教育‘高看一眼’,企業對技能人才‘厚愛一分’的良好局面,為全國職業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總結廣州經驗、探索廣州道路、提煉廣州辦法。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廣州市人大代表、國智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徐嵩建議,應積極探索健全培養成長體系、大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導社會全面提升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徐嵩建議,廣州市在摸清職業教育家底的基礎上,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院校申請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同時,建議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各項職業教育改革,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廣州職業教育提質增效,讓職業教育香起來、強起來,邁向高端,爭創一流。
在產教融合方面,徐嵩建議廣州深化產教融合相關機制改革,由政府搭臺,行業參與,校企唱戲,以此促進政、行、校、企四方有效對接。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校企精準對接?徐嵩建議,一是在《廣東省職業教育條例》的基礎上出臺市級配套實施細則,指導地方政府落實校企精準對接政策,加快探索現代學徒制的落地方式,進一步明確政府、企業和學校職責范疇;二是出臺校企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成本分攤、所得利潤分配等方面政策,給學校相應處置自主權,提高企業的參與回報;三是加大企業參與培養學生的稅收抵扣或減免比例,使企業依法享受更多政策支持和稅收優惠;四是出臺政策允許企業根據校企合作中所承擔工作量,與學校一起合理分配國家投入的教育經費。
張雅利:
做到職普融通、產教融合、育訓并舉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副校長張雅利建議,應當把握類型教育的定位,構建廣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強化職業中等教育的基礎地位,高質量發展職業高等教育,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
要做到‘職普融通’,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與應用型大學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張雅利補充,應當制定國家資歷框架,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張雅利建議,應當創新產教融合,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模式,搭建一個平臺,把學校、企業集合起來,在這個平臺上做產教融合的示范引領,讓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張雅利表示,還應注重育訓并舉,共建共構共享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推動企業、院校、協會協作共同建立評價標準、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標準、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共同管理、共同評價、共同激勵,提升人才培訓培養價值、提高評價認證信用。除此之外,應當推進建設崇尚技能的技能型社會,大力實施新產業工人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加強全民數字技能培訓、四新經濟職業培訓、創業培訓等。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曉宜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曉宜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曉宜
剪輯/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高凱珅、鄭洪達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