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國際企業管理》試卷和答案
(課程代碼 00148)
一、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根據羅斯托的觀點,當一個國家經濟上已基本工業化、資本貨物與消費品生產都較
發達時,該國經濟發展處于 【 】
A.走向成熟階段 B.大量消費階段
C.起飛前準備階段 D.起飛階段
2.1915年至1930年全球第二次并購浪潮的特征是 【 】
A.以生產和經營方面互為上下關系的企業間的縱向并購為主
B.跨行業混合并購與行業內的橫向并購同時進行
C.以行業內的橫向并購為主
D.以跨行業的混合并購為主
3.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是市場不完全和寡頭壟斷的產物的理論是 【 】
A.全球區位理論 B.壟斷優勢理論
C.國際產品周期理論 D.國際生產折衷理論
4.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所組成的經濟貿易集團是 【 】
A.自由貿易區 B.關稅同盟
C.共同市場 D.經濟同盟
5.世界貿易組織的日常辦事機構是 【 】
A.委員會 B.理事會
C.部長會議 D.秘書處
6.影響社會購買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人口構成 B.物價水平
C.收入水平 D.人口總量
7.國際企業面臨的最嚴重的政治風險是 【 】
A.本國化 B.外匯管制
C.沒收、征用或國有化 D.進口限制
8.牛肉出口商應避免將產品出口到 【 】
A.美國 B.英國
C.印度 D.巴西
9.下列屬于成文法系的國家是 【 】
A.美國 B.英國
C.澳大利亞 D.法國
10.下列屬于公司級戰略特征的是 【 】
A.合作要求低 B.風險較小
C.靈活性大 D.贏利潛力較小
11.關于分公司,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
A.屬于總公司的組成部分 B.屬于獨立的法人
C.沒有自己的章程 D.沒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12.最大限度地縮小了國內與國外業務區別的國際企業組織結構是 【 】
A.國外子公司結構 B.全球性地區部結構
C.全球性產品部結構 D.混合結構
13.下列屬于產品生命周期中成長期的特征的是 【 】
A.生產成本與營銷費用下降 B.銷售量穩定
C.產品相當普及 D.生產力過剩
14.向消費者贈送樣品屬于 【 】
A.公共關系 B.廣告
C.人員推銷 D.營業推廣
15.在國際市場上,名牌產品宜采用的分銷渠道策略是 【 】
A.廣泛分銷 B.密集性分銷
C.獨家分銷 D.選擇性分銷
16.制定人力資源計劃的首要步驟是 【 】
A.預測和分析 B.建立目標
C.控制和評估 D.編制計劃
17.質量管理的三個發展階段依次是 【 】
A.全面質量管理、質量檢驗、統計質量管理
B.統計質量管理、質量檢驗、全面質量管理
C.質量檢驗、全面質量管理、統計質量管理
D.質量檢驗、統計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
18.外匯波動對國際企業現行商務活動的短期現金流量的影響是 【 】
A.經營風險 B.交易風險
C.會計風險 D.貨幣風險
19.國家對具有本國國籍或被認定具有本國國籍的自然人或法人產生于或位于世界范圍
內的課稅對象行使課稅權屬于 【 】
A.地域稅收管轄權 B.公民稅收管轄權
C.居民稅收管轄權 D.公司稅收管轄權
20.國際企業采用分散式研究與開發有利于 【 】
A.防止情報信息的泄漏
B.更有效地實施全面質量管理
C.母公司對研究開發預算進行有效的財務控制
D.母公司在產品開發后與當地市場保持密切關系
二、多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國際戰略聯盟興起的原因有 【 】
A.走向“無國界”化 B.占領更多市場
C.應付不確定性 D.實現優勢互補
E.分擔研究費用,減少風險
22.國際貨幣基金的資金來源有 【 】
A.會員國繳納的股本 B.會員國繳納的份額
C.借款 D.貸款
E.信托基金
23.國際企業在東道國進行生產和營銷活動時面臨的政治風險包括的要素有
【 】
A.不連續性 B.不確定性
C.政治力量 D.經濟力量
E.經營沖擊
24.影響管理幅度選擇的因素主要有 【 】
A.管理者所處的層次 B.管理者能力的大小
C.組織的等級鏈長度 D.處理問題的難易程度
E.下屬的成熟程度
25.國際企業駐外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包括 【 】
A.適應性 B.文化移情能力
C.外交技能 D.靈活性
E.語言能力
三、判斷改錯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判斷下列每小題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誤的打“×”,并改正劃線部分。
26.羅斯托認為,處于經濟發展的傳統社會、起飛前準備階段和起飛階段的國家屬于發
達國家。 【 發展中國家 】
27.國際貿易慣例是指在國際貿易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些國際通用的習慣做法和規
則,不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 】
28.集權管理方式適用于規模較大、產品品種多、市場或其他環境因素變化較大的企
業。 【分權管理方式 】
29.把幾種消費上相關聯的產品納入一個包裝物中統一出售的包裝策略是配套包裝。
【 】
30.由計算機控制的、以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為基礎的、適應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自
動化制造系統是精益生產系統。 【靈活制造系統 】
四、名詞解釋題 (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31.直接出口:企業不通過中間機構,而是直接將產品賣到國外客戶手中。
32.母公司:通過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而控制其他經營活動的公司。
33.排隊法:將被考評員工按照工作業績的好壞進行一定次序的排列,以區別員工業績水平的績效考評方法。
五、簡答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4.簡述東道國法規對國際企業產品決策的影響。
在設計產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時,必須注意各國在安全性能、純度、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無論東道國是出于何種目的對產品標準實施限制,企業都要嚴格遵守;
在產品包裝、標簽、牌號、商標保證和服務等方面,國際企業也必須了解東道國的特殊要求。
35.簡述獨資經營的主要缺點。
所需投資相對較大;
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相對較高;
并且不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不太歡迎國際企業的獨資經營。
36.簡述廣告預算的銷售比例法的優缺點。
優點: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可以確保廣告支出不超過企業的支付能力。
便于企業對其在各國的銷售實行控制和合理地分配資金。
缺點:它把銷售看成是促銷的動因,而不是結果,導致企業并不是根據市場機會來安排撥款;
他不鼓勵進攻性的廣告支出,不適用于介紹新產品到一個市場上去;
它對企業在不同國家市場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考慮不足。
37.簡述國際企業人員績效考評的原則。
客觀性原則;
公開、公平原則;
經常化原則;
全國性原則。
38.簡述工廠規模的決定因素。
市場需求;
工廠生產的整合程度;
規模經濟
企業的投融資能力;
政府因素。
六、論述題 (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39.論述國際經營者如何增強跨文化意識,克服文化差異。
主要方法有兩個:第一個是培訓。國際經營者應該接受文化差異方面的培訓,了解國外及有關東道國文化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心理素質。
第二是在實踐中學習。了解不同文化,可分為對事實性知識的了解和對解釋性知識的了解兩個層次。這個就需要國際經營人員在東道國環境中仔細觀察,努力培養自己的文化移情能力,設身處地去認識和理解出于不同文化的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40.論述戰略控制的過程。
戰略控制是指企業對戰略實施的效果進行測定和評價,發現偏差,并糾正偏差的戰略管理活動。戰略控制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確定控制標準。控制標準來自于企業戰略目標的細分,是用來衡量戰略執行效果的指標體系,控制標準可分為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兩個方面。
衡量實際績效。這一步驟實際上是一個比較、測定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實際績效的方式已有采用的標準規定下來了。衡量實際績效及企業的研發、采購、生產、營銷等領域,涉及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分支機構,涉及企業全球經營活動的一切方面。
找出偏差并采取糾正措施。
通過將實際績效與控制標準比較,管理者可以確定這兩者之間有無偏差,旁無偏差或偏差在標準允許范圍之內,則工作按原計劃繼續進行;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則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行偏差分析是為了采取糾偏措施,更好滴利用外部的機會,減少或緩和外部威脅以及更好地彌補內部弱點。
七、計算題 (本題10分)
41.某國際企業的制造子公司設在A國,產品成本為6000美元,該產品在A國的市場
售價為8000美元,A國的所得稅率為40%;銷售子公司設在B國,該產品在B國
的市場售價為12000美元,B國的所得稅率為50%。
(1)若A國子公司將該產品按A國的市場售價銷售給B國子公司,B國子公司再
按B國市場售價銷售出去,則兩家子公司的稅后收入分別是多少?
(8000-6000)*(100%-40%)=1200(美元)
(12000-8000)*(100%-50%)=2000(美元)
(2)若A國子公司將該產品按10000美元的價格銷售給B國子公司,B國子公司再
按B國市場售價銷售出去,則兩家子公司的稅后收入分別是多少?與將該產品
按A國的市場售價銷售給B國子公司相比,兩家子公司的合計稅后收入增加
了多少?
(10000-6000)*(100%-40%)=2400(美元)
(12000-10000)*(100%-50%)=1000(美元)
3400-3200=200(美元)
2011年10月全國自考《國際企業管理:00148》試題和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